經過1個多月的籌備,中歐班列首列上海號28日開始,每週固定班次、定時發車,從上海閔行站出發,行經新疆的阿拉山口、波蘭的馬拉舍維奇,最後抵達德國漢堡。
上海海關下屬車站海關副關長柴燕表示:「貨物可以做到隨到隨檢,並且快速驗放,在確保實物監管質量的同時,我們也進一步壓縮通關時長。」
中歐班列貫通中歐以及中亞,連結歐洲23個國家、170多座城市,是一帶一路中重要供應鏈運輸的一環。截至8月底,中歐班列累計班次10,030列,發送集裝箱96.4萬箱,從5月份起連續4個月,單月班次超過1,300列。
隨著全球經濟復甦,國際貿易也跟著回升,但面臨的是集裝箱短缺、港口大塞車,讓中國到歐洲航線的海運價格在1年內上漲近70%。面對第4季傳統貨運旺季,還有年底的耶誕節,專家分析貨運壓力正從海運延燒到陸運,不少業者瞄準中歐班列運輸。
受到疫情影響,中歐班列需求高於以往,發貨量大增的情況下,中歐班列的到貨時間從15到18天,延長到20到35天,甚至最長可達50天。國際貨櫃海運龍頭馬士基(Maersk),也在6月宣布投入中歐班列業務。雖然中歐班列成本相較海運略高,但是運輸時間是海運的1/3,集裝箱運輸便利、穩定效率高、受自然環境影響小。
不過受到疫情反覆,造成物流成本以及原物料成本上漲的影響,專家預估海陸貨運第4季價格還是將會保持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