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在21日公布了《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的修正草案,預估全台大約有288家企業,將被收取碳費。
財經 2021.10.22 15:39 臺北時間

「溫管法」修法草案 288家排碳大戶將繳碳費

記者|許少榛

攝影|洪偉韜

環保署21日公布了《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的修正草案預告,特別的是法案中明定了碳費的收取對象,包含電力、鋼鐵、光電半導體等等。將以年排放量超過2.5萬噸為收費標準,預估全台至少288公司或單位,將被收取碳費。

2020年半導體產業貢獻台灣GDP超過15%,但每一條半導體生產線,都得耗費大量電力跟水資源。以台積電為例,2019年全球各廠區能源總消耗量,達到143.3億度,相當於台北市1年用電量的91%,高耗能的石化業,2020年耗能更高達台灣總能源消費的37%,未來這些耗能,都必須繳交碳費。

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偉說:「在台灣的話,你排碳不應該再是免費的,就是大的排碳源來講,或者是全民來講,我們都應該為我們付出的二氧化碳,付出相對應的代價。」

環保署發布,《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預告,明定碳費收取對象,初期將以年排放量超過2.5萬噸的碳排大戶,包含電力、鋼鐵、水泥、半導體等,做為第一波收費目標對象,預估將有288家企業,將被收取碳費。除了生產過程,直接排放的碳量必須收費,還會間接收取,電力排放的碳費。

趙家偉說:「對這些大的排碳源來講的話,他們依方面是要去提升能源效率,一方面也要多採購綠電,這樣才有辦法削減他們的碳排放量。」

依照環保署目前研擬的標準,法案正式上路後每年收取碳費,預估將高達新台幣200到400億元,但徵收碳費之外,更重要的是,讓企業真正做到減排,甚至是淨零排放。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蔡中岳說:「譬如我們要做電動車,可是電動車做的時候,會有燃油機車抗議,這些東西政府應該用氣候基金,來輔導轉型才對。」

《溫管法》將2050溫室氣體淨零排放入法,並研擬強化碳足跡管理機制,也鼓勵廠商生產低碳產品,研發負碳技術,達成減排目標要多管齊下。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