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返台的李應元,和以往身形大不相同,整個人瘦了一圈,皮膚臘黃,這些都是顯著病徵,因為奪走他性命的,就是很少人聽過的「壺腹癌」。
臺安醫院一般外科主任許䰚勎表示:「這個小小的地方有括約肌,這個地方就叫壺腹。」醫師用手比劃,位置小到幾乎看不清楚,其實壺腹位在膽管、胰管和十二指腸的交會處, 也叫十二指腸乳頭,膽汁和胰液在這裡匯流後,進入十二指腸進行消化功能,而這重要的三叉路口,直徑只有短短0.3公分。
許䰚勎補充:「我們所謂的壺腹癌就是,壺腹裡面的管徑長出一個小小的瘤,那個瘤可能只有0.2、0.3公分,就叫壺腹癌了。」
腫瘤只跟米粒一樣大,發生早期也沒症狀,所以一般健康檢查,甚至抽驗癌指數都難以發現,除非後期造成膽道阻塞,引發黃疸就醫才有機會治療,而根據統計,壺腹癌發生機率只有十萬分之0.3到0.46。
壺腹癌也沒有特定好發族群,前教育部長吳京,以及金鼎獎作家幸佳慧都死於這個疾病,許䰚勎進一步說明:「它通常發生的原因,目前為止不是說非常明朗,如果你有一些酗酒的情形,例如可能常常胰臟發炎,或許可能會導致(胰臟癌、壺腹癌)。」
壺腹癌成因充滿許多未知,而開刀更因為要切除許多部位,難度極高,加上腫瘤如果擴散到肝臟等其他地方,甚至無法手術,醫師表示,除了有家族史必須定期檢查胃鏡之外,倘若有黃疸、食欲不振或發燒,都得儘速就醫,才能及早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