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透過臉書貼文公開表示,來自台灣的人希望被稱作「台灣人」,這完全正常,也不違背任何立陶宛的國際義務或協定,更稱去年7月立台雙方宣布「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擬在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成立時,各界沒這麼多質疑。
我國外交部對此表示感謝,並稱藍斯柏吉斯對事實現狀的正確描述,不僅符合國際慣例,更是在強權壓迫下仍無畏表達對台灣全體人民的堅定支持。藍斯柏吉斯的力挺,也彰顯國際民主社群成員普遍認同台灣。
然而中國官媒《環球時報》撰文批評,認為立陶宛內閣已發聲明要求政府「糾正錯誤」,修復立中雙方關係,還有在野黨黨魁強力要求外長下台,沒想到藍斯柏吉斯仍「強詞奪理」,中國重申,希望立陶宛政府「糾正錯誤,不要充當『台獨』和反華勢力的棋子,作出符合自身利益和國際關係準則的選擇,回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正確軌道上來。」
立陶宛外交部副部長、友台小組副主席阿頓梅納斯(Mantas Adomenas)日前受訪稱,在此之前,沒人可以料到立中關係惡化,會給立陶宛的投資環境造成這麼大的影響,中國如何透過層層經濟施壓可見一斑。
台灣方面,除了民間掏錢購買立陶宛商品,國發會也宣布,將設2億美元「中東歐投資基金」投資立陶宛產業;立陶宛媒體《國家廣播電視台》(LRT)則報導,台灣將啟動一項10億美元、約新台幣277億元,為立陶宛與台灣合作的投資提供融資。
立陶宛經濟部長阿爾莫奈特(Aušrinė Armonaitė)11日與我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舉行視訊會議時透露,如果一切順利,「立陶宛駐台北貿易代表處」今年春天開始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