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分享12種富含蛋白質的常見「蔬菜與豆類」,卻被指出內容有誤。(資料照)
生活 2022.03.18 14:34 臺北時間

農委會分享「吃菜補蛋白質」 營養師糾正:藜麥、南瓜非蔬菜

記者|林坤緯

攝影|林煒凱

有在健身的民眾通常需要額外攝取蛋白質,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7日在粉專上分享,除了肉類以外,也能透過「蔬菜與豆類」獲取蛋白質。不過一開始的貼文卻被指出資訊有誤,包含藜麥等植物非蔬菜、而是雜糧,以及莧菜的產期資訊不準確。營養師提醒,雖然這類植物都能提供蛋白質,但在營養上不同分類,熱量也就差很大。

農委會17日晚間以「吃菜也能補充蛋白質」為題,分享12種富含蛋白質的常見「蔬菜與豆類」,包含莧菜、藜麥、豌豆芽、綠豆芽與黃豆芽、菠菜、青花菜、南瓜、蘆筍、毛豆、花生、豌豆與黃豆等。

但最開始分享的內容中,被網友指出將所有作物歸類成「蔬菜」不夠精確,亦有民眾留言,農委會文章的附圖中,藜麥的圖樣應為「紅藜」。

農委會18日以園藝學標準,修正內容如下:「蔬菜類」的有莧菜、豌豆芽、綠豆芽與黃豆芽、菠菜、青花菜、南瓜、蘆筍、毛豆與豌豆;原本文中的藜麥改為紅藜,與黃豆與花生則為「雜糧類」。另外也修正莧菜的產期為4至10月、盛產季為5至9月。

營養師程涵宇則轉發該篇文章,並針對農委會發布之內容,做了更進一步的說明。程涵宇指出,其實農委會分享的作物中,有部分「不是菜也不是豆類」,並以營養學角度,以及民眾熟知的「營養價值六大類食物」進行分類。

蔬菜類

莧菜、菠菜、青花菜、蘆筍、綠豆芽與黃豆芽、豌豆芽、豌豆

豆魚蛋肉類

毛豆、黃豆

全穀雜糧類(澱粉類、主食)

藜麥、南瓜

油脂與堅果種子類

花生

程涵宇還提醒,莧菜跟花生雖然同樣是高蛋白質的植物,但營養學上分類不同,熱量相差36倍。民眾想不吃肉就獲得充足蛋白質,也應注意並非吃「素」就沒有熱量問題,請教專業營養師更能掌握健康之道。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