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賣新聞前任支局長杉山祐之訪談過程中提供之個案資料
鏡電視公評人 2022.04.28 15:25 臺北時間

【公評人翁秀琪專欄】 日本朝日新聞和讀賣新聞的公評人制度比較

作者|外部公評人翁秀琪

在國際公評人組織 ONO(Organization of News Ombudsmen)2020年出版的手冊 The Modern News Ombudsman:A User’s Guide( Dvorkin, 2020)〔註一〕中指出,日本的朝日新聞在1922年成立了全世界第一個新聞媒體的公評人團,設有一個七人的公評人委員會。1938年,讀賣新聞也成立了一個置有23位公評人的委員會。

我們在建立《mnews鏡新聞》的外部公評人制度時,閱讀並參考了許多國內外資料,同時也到兩家日文報紙的官網研析相關資料,並透過日本友人搜尋提供英文資料。主要發現日本的公評人制度非常不同,一方面其人數較多,另方面,他們會以不同的委員會配合公評人制度來完成編輯部層層把關,且朝日新聞和讀賣新聞有不同的制度設計。但是基於這些資料相當簡略,且多有矛盾扞格之處,徹底釐清日本制度確有必要,我們因此決定進行一個小型研究。

在2021年五月研究進行當下,適逢日本和台灣的新冠肺炎疫情日趨嚴峻,如何進行研究就成為首先必須解決的問題。本文作者想到,全球最早實施公評人制度的朝日新聞和讀賣新聞在台北均設有支局,可以透過訪問現任支局長,取得第一手的資料。 透過友人的轉介,我們連絡上朝日新聞台北支局長石田耕一郎(Ishida Koichiro)和讀賣新聞的台北支局長杉山祐之(Sugiyama Hiroyuki)〔註二〕,他們倆位都馬上應允接受訪談。

這兩家日本大報的駐台北辦公處支局長,對待我們的訪談都非常認真,除了將我們的訪談大綱傳回東京本部,詢問詳細答案外,讀賣新聞的杉山支局長,請辦公室台籍記者陳惠文將資料譯為中文,支局長本人更在訪談過程中提供詳細個案說明並分享個人經驗。至於朝日新聞的石田支局長,則是親自將東京本部傳來的資料譯為中文提供我們參考。 以下透過一個表格,呈現這兩家日本媒體公評人制度的特色。

從以上的比較中,我們可以看出,日本的公評人制度設計的確和歐美做法不同,一方面其組成人數較多,另方面,他們會以不同的委員會配合公評人制度來完成新聞正確性和品質的把關,處理讀者的申訴。朝日新聞和歐美制度相同,都是事後介入,讀賣新聞則是出版前和出版後都會介入。對於日本公評人制度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翁秀琪(2021)。<日本公評人制度初探:朝日新聞和讀賣新聞的制度比較>一文〔註三〕。

註釋:

〔註一〕Dvorkin, Jeffrey(2020).The Modern News Ombudsman:A User’s Guide. Organization of News Ombudsmen 2020.

〔註二〕杉山祐之支局長已於今(2022)年二月返回日本,現任讀賣新聞的台北支局長是鈴木隆弘。

〔註三〕翁秀琪(2021)。<日本公評人制度初探:朝日新聞和讀賣新聞的制度比較>。《鏡電視公評人季報》,NO.1創刊號,頁8-19。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