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紀念堂的轉型方案,蔡政府正一步一步的拆解炸彈,而現在促轉會公布了四個設計團隊方案,是大幅解構了威權象徵。
中正紀念堂大變身,綠意、地景藝術,四張設計圖,置入「山」的造景,引入兒童遊戲場,還有把園區切成多個區塊,增加年輕世代的空間需求,或是增加植被、改變銅像動線擺設,打開園區與堂體四周圍牆,不再像以往,「只有尊崇主建築」,人民能從四面八方走進公園。
民眾:「比較喜歡這個看起來比較簡單。」、「民意好像是往(轉型正義)這方向走,因為我看現在的年輕一代,他可能會對於以前過去的威權,他們可能會比較反感。」、「歷史也不是文化部一個人就可以斷定的,根本就沒必要,而且現在這麼會花錢,疫情這麼多花這麼多錢。」
促轉會去年提出「反省威權歷史公園」,蔣萬安拋出轉型台灣建設紀念館,還引發深藍反彈。
促轉會主委葉虹靈:「文化部持續再辦,比較透過展覽透過展示,去改變它的內涵,那我們最近希望大家談中正紀念堂轉型,不要只談銅像好像一看到那就不能。」
其實一樓常設展,已經增加蔣中正「功過史」,撤掉部分畫像,改放「野百合時代與人民站一起」照片,新增「鄭南榕的言論自由展」,破除威權意涵,那蔣中正銅像,移不移?
促轉會主委葉虹靈:「之前建議銅像要移除,你真的不移,你要解除他的威權性格,因為它現在全區是古蹟,你要動一磚一瓦都需要配套。」中正紀念堂轉型,這燙手山芋,蔡政府逐步拆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