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訪談,再次跟這位金鐘雙料得主道喜,薛仕凌有些靦腆的說:「演《做工的人》之前,我已經在拍戲,拍了快10年,想不到得獎了。」透過高聲量劇集《做工的人》,觀眾注意到了飾演「阿全」的他,他也沒有因獲獎得意忘形,反而歸功於台灣整個戲劇環境的提升,再也不是愛情戲獨佔市場,多了很多類型不同的故事,讓自認不帥的薛仕凌得以發揮。
薛仕凌不擅社交是個慢熟的人,還自稱有「前輩恐懼症」,「合作《做工的人》都是厲害的前輩,起初會擔心不知道如何跟他們相處。」沒想到這檔戲拍完,大家成了好朋友,不靠俊男美女包裝的《做工的人》也打動觀眾,催生出電影版《做工的人》。他坦言,「再拍電影版壓力很大,不是因為得了金鐘獎,是整個戲的規模變大了,而且時序設定在劇集的8年前,算是前傳。」所以拍電影版時,他們最常被導演釘:「要記住,你們才剛認識,感情還沒那麼好,心態要重新調整。」
雖為演員,薛仕凌卻不是狂熱追劇的人,平常很少看電視,也不會為了演出的角色,去研究別人是怎麼演的,「我看戲時心情完全放空,不會去想這個人眼神很棒、那個人表情很傳神,就是當個純觀眾。」他自有一套融入角色的方式,除了看書激發靈感,還喜歡觀察生活周遭的人事物,他為了演出《做工的人》,曾跑去工地觀察工人的言行舉止。更有趣的是,他會認真思考角色的個性、心態,再自問自答的釐清角色,把角色當成活生生的人對待。
薛仕凌現在的工作重心是拍戲,「大嘴巴」已成過去式,音樂也只是他生活中的調劑,「拍戲時情緒碎成一片片,回家唱唱歌、彈彈吉他,碎片又黏回來了。」他認為,沒有特別動機、目的再重組「大嘴巴」,「對曾經喜歡的人或音樂,我不會奢求真空不動的密封在那兒,任何東西都有當時存在的機緣,留在當下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