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師:「好,可以呼吸,可以呼吸。」到大醫院做檢查,腦部、心臟、腸胃等大小病灶,身體出問題,靠造影檢查揪出毛病,根據健保署統計,照電腦斷層並使用顯影劑一年有4.3萬人,核磁共振高達26.2萬人,但國衛院攜手台中榮總研究,這30萬人恐怕深陷失智風險。
台中榮總內科部主任吳明儒:「本身年紀大的,你有曾經有腦部傷害過的,這些族群都相對來說,他是比較可能會造成癡呆症的,自然而然,你有更多這樣危險因子加入,就會造成更多的傷害。」
研究團隊分析,台灣約有30萬人罹患失智症,其中有23%是血管性失智症,研究發現,若進行造影檢查並使用顯影劑,罹患血管性失智症的風險,會比沒使用顯影劑的人高出3.66倍。台中榮總內科部主任吳明儒:「血管是會受顯影劑的影響,造成直接的損傷,還有造成血管收縮,在腎臟如此,在腦部的血管也是如此。」
國人愛做造影檢查,因健保給付產生「零元效應」,不舒服就檢查一下,甚至有人一年光電腦斷層就照了69次,健保申報費用,兩種造影檢查也逐年提升,去年加起來花了健保近180億元,但站在醫師角度,不讓病患檢查,恐怕是自己有危險。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萬一這個病人,因為沒有做MRI或CT的影像,而之後導致腦部有受傷的狀況,那到了法院去的話,可能法院就會認為說,為什麼沒有給他做這些影像的檢查,確定你的病人本身是安全無虞的。」
健保署說,部分負擔新制原訂5月上路,但因疫情至今還沒啟動,未來希望「以價制量」,讓民眾多想想,花錢檢查是否真的需要。
「鏡新聞」已在MOD508台與YouTube頻道同步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