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駱以軍的《小兒子》書中,記錄跟兒子阿甯咕相處的日常,打動了蘇麗媚,「這本書給我很多啟發,也讓我了解,原來我可以不必當個傳統媽媽,依著傳統框架去教育孩子。」蘇麗媚離開媒體後,整個重心是繞著兒子們轉,「從跟他們的生活中,理解他們的興趣、習慣,再潛移默化他們的性格」。
蘇麗媚強調,她不體罰孩子,「不過孩子若沒做到原來的承諾,就得接受該接受的事,譬如像抄寫楊牧的詩。」當兒子受罰時,她也沒置身事外,專注陪在一旁看他們抄寫。她笑說,小兒子Jerry受罰次數較多,曾經抄了厚厚的一本,就算出國念書還是讓他帶去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忘了曾經發生的事。「有一次他自己選了楊牧一首很長的作品『有人問我公平與正義的問題』抄寫,我還要他用英文把詩的意思寫出來,就算受罰也可以變成一個有趣又能學習的相處機會」。
「每個月我也會準備功課,把自己看過的書、影片,讓他們寫300字讀後感,或開視訊會議討論,這樣有助於他們練習表達能力。」蘇麗媚強調,每個功課都在幫助他們培養人格特質,即使他們已出國念書,還是要持續「澆水」,她也得到同步成長的效益;成立「阿甯咕劇團」,就是希望幫為人父母者去灌溉孩子。
在美國念書的兩個兒子至今還沒看過《阿甯咕又闖禍了YA~》,但早就經由動畫認識阿甯咕了,動畫DVD的包裝也是大兒子Lewis設計的。聽到Lewis轉述朋友的誇獎:「你媽媽做的劇好好看」,她非常欣慰,認為不管自己走得快或慢,都已在路上,做任何事都有難度,既是自己選擇的就要甘於其中,無所謂值不值得?有沒有損失?還引用了魯迅的一句話「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她希望繼阿甯咕之後,能再創造台灣文學的另一個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