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將從2月1日起改名M痘,避免污名化。(資料照、AFP)
生活 2024.01.20 17:34 臺北時間

猴痘去污名化!2/1起改名「M痘」 國內9週無新增本土病例

記者|林妏緹

因應世界衛生組織(WHO)修正猴痘的英文名稱,衛生福利部於19日公告,將目前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的「猴痘」中文名稱修正為「M痘」,自2月1日生效,目的是去污名化,僅有名稱修改,通報規定與時效不受影響。

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指出,1958年猴痘病毒(Mpox virus)首次從研究用猴子身上被發現,因此該病被命名為「猴痘」。人類感染猴痘病毒最早的個案是1970年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一名9個月男孩,此後中非和西非靠近熱帶雨林的偏遠地區陸續有個案報告。

猴痘病毒屬痘病毒科(Poxviridae),正痘病毒屬(Orthopoxvirus),主要由齧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傳播給人,屬人畜共通傳染病,隨著1980年天花消滅和之後停止接種天花疫苗,猴痘成為現存最嚴重的正痘病毒感染症。WHO在2022月11月28日宣布,將使用Mpox稱呼猴痘,後續一年兩種名稱可以混用,但希望一年後Monkeypox可以退場。

台灣自2022年6月23日,將猴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迄今累計確診359例病例,包括340例本土及19例境外移入,目前國內已9週無本土病例,若三個月沒有新增本土病例,可視為M痘消除,因此疾管署預計將觀察到春節後、約2月中旬,確定是否新增病例。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歐美流行期間,曾針對Monkeypox造成污名化進行討論,之後在世界衛生組織會議上,專家建議應設法改善,包括改變疾病名稱等,疾管署在去年年9月22日的Mpox防治應變會議決議通過更名,並在去年11月3日到今年1月2日進行預告程序且未收到不同意見,因此在1月19日公告,自2月1日起修正第二類法定傳染病「猴痘」中文名稱為「M痘」,法傳系統通報欄位、法定傳染病正式名稱都會正式修改為M痘,通報規定和時效不受影響。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