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幕 2024.03.16 21:30 臺北時間

法國中國反思刷題堆疊奧賽獎牌,台灣如何回應制度? 奧賽家長「為了奧賽孩子拋下天分」 看優資跟奧賽體制的利弊得失

記者|王詩雅

攝影|呂宏偉

「奧賽學生很棒,但會不是只是考試高手,大量刷題的能人?我覺得台灣教育最缺乏的是找出學生的興趣」,這是中研院院士,也是在國際天文界享有權威地位的葉永烜教授,長年在台德兩地旅居,他語重心長的提問。他跟世界諾貝爾得主交流,認為國中時期是人類探索期,興趣會冒出頭,但台灣給學生大量的考試,讓學生以為學習的目的是考試,而不是找出興趣。

也有資優班的老師分享:讓高中資優生在短時間內加壓,K到大學的課程,再大量刷題,填鴨式加強拿下獎牌,但拿下璀燦成績之後呢?「現在連中國, 法國都在反思奧賽的真義為何,我們台灣真的要這樣下去嗎」。

也有教授提出,奧賽有其意義存在,但選手回國之後應該給予配套,以雙導師制度追蹤學生課業和生涯規畫,千萬別讓孩子後悔。

奧賽制度大約發展了五十年,當代的諾貝爾得主來不及參與,但改變世界的近期發明,賈伯斯,祖克柏……權威科學家,絕少聽說他們參加奧賽,接下來我們透過一位奧賽國手的例子,反思資優跟奧賽體制的利弊得失。

鏡新聞已上架86台,若無法收看,請洽詢當地系統台。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