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總統瑙塞達要在本月大選爭取連任。(路透社)
國際 2024.05.08 15:55 臺北時間

扛不住中國冷暴力 立陶宛總統再提「台灣代表處應改名」挨轟

記者|張憶漩

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2021年11月設立,是歐洲第一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引起中國不悅甚至採取經濟報復等手段。立陶宛5月12日將舉行總統選舉,7日開始提前投票,現任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為爭取連任,再度表示「按照國際標準」,台灣代表處有更名必要,台灣應改為台北,外界解讀為是在向中國示好。

波羅的海三國之一的立陶宛,近年因與台灣交好遭受中國「冷暴力」,包括降低兩國外交關係為「代辦級」,今年又無理由暫停對立陶宛公民核發簽證等。根據《彭博社》報導,瑙塞達向當地通訊社表示,立陶宛「原則上歡迎」台灣設立這樣一個貿易性質的代表處,但為了使對中關係回穩,他認為台灣代表處應該改名,依據「國際標準」在代表處名稱上使用「台北」,而非台灣。

瑙塞達強調,「這項調整可以作為立陶宛欲與中國實現正常外交關係的信號」,但補充說所有流程都必須與各方溝通,「並得到台灣與中國的同意」。值得注意的是,瑙塞達對台態度不是純粹的友好或牴觸,2022年他就評論,外交部允許台灣以「台灣」名義開設代表處是個「錯誤」;但面對中國施壓,也曾強硬表示,立陶宛是主權獨立國家,可自行決定與哪些國家發展關係。

瑙塞達的言論,遭其他對手批評為「親中」,比如現任總理席莫尼特(Ingrida Šimonytė)就稱,以犧牲台灣換取與中國「修復」關係,將嚴重傷害立陶宛在其他民主國家的聲譽;另外,就算要尋求關係正常化,也應該是當初單方面採取外交降級的中國。

今年大選共有10名候選人,根據選前民調,瑙塞達支持率在35%至45%之間,但依據該國採絕對多數,若候選人未獲得過半選票,將舉行第二輪投票。而現任總理席莫尼特和另一名候選人維格勒(Ignas Vegele)則在10%上下,2人相互爭取第二輪投票機會。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