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美國近期積極建立貿易壁壘,各國政府和企業紛紛調整應對策略,川普政府計劃對進口半導體課徵100%關稅,對台灣及台灣半導體產業龍頭台積電影響重大,川普還終止原先承諾的補助計畫,此計畫提供台積電在美國投資650億美元(約新台幣2.2兆元)建廠的補助,補助金額達約66億美元(約新台幣2,185億元)。
為了應對此狀況,台灣經濟部次長江文若當地時間11日抵達華盛頓,台積電董事會也首度於美國亞利桑那州召開會議,雙方這次的目標一致,就是儘可能減少川普關稅對台灣半導體業帶來的衝擊。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江文若此行將和美方詳細說明台積電的營運模式,包括台積電主要提供晶片設計企業代工,不是直接獲取最大利潤,還承擔龐大的晶圓廠建置風險。
亞洲私募投資公司TriOrient副總裁奈斯特(Dan Nystedt)指出,雖然去年台積電70%的營收來自北美,但其實很少有晶片直接運往美國,大部分晶片會先送到中國、印度等,被安裝在iPhone或伺服器上,才會進入中國市場。而美國關稅通常針對的是最終產品,不是零組件,分析人士認為,美國要對台積電晶片課稅可能不太容易。
川普的關稅政策已經影響台灣產業,川普2日宣布對所有來自墨西哥、加拿大的進口商品課徵25%關稅,雖然此政策被延後到3月1日才實施,不過已經讓台灣企業鴻海、廣達,考慮把位於墨西哥的伺服器產線,移往其他國家。一名台灣電子代工廠企業高層表示,將視最終關稅水平而定,可能會移轉部分生產到美國,或找其他替代方案,台灣密切關注川普政府的政策走向,調整全球供應鏈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