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25.02.22 21:00 臺北時間

食品造型師的秘密 為食物上妝 快門一瞬間背後4小時 社群時代造型師專業浮上檯面|我冷門我驕傲

記者|王詩雅

攝影|梁莉苓、蔡青縈

食物造型概念發跡於1950年代的美國,當時食品公司發現,食物經過擺盤後,銷售量明顯上升,進而發展出造型師這個職業;一般人腦海裡可能浮現塑膠做的食物模型,但食品商業照片常常結合情境,需要真實的食材,因此從採買,挑選,清洗,烹飪…完成後擺盤並製造熱騰騰的蒸煙(過去通常用香菸,發煙器,現在可以在後製期買圖合成),又或透明飲料杯冒著沁涼的水珠,集合讓食品看起來可口美味的視覺感,最後由攝影師拍下照片,刺激銷售量。在台灣連同餐具準備,情景道具,桌面都由造型師和攝影師包辦,在國外則是細膩分工,食材以外範疇由食物美術負責。

台灣第一代食物造型師林睿琦說,這是有趣的工作也很吃美感!林睿琦畢業後擔任食譜編輯,在廚師和攝影師工作中,累積「不讓食品素顏」持續保鮮的技術,自學研發許多夢幻道具,讓美食加分。接受訪問時她拿出各種不同硬度的假冰塊,它不會溶化,還能呈現碎裂感,從中即窺知拍攝細節,多如牛毛。這位冰塊大富翁有哪些故事,造型師的產值為何無法被計算? 鏡新聞獲准進入台灣食品商的火腿產品拍攝現場,來看看食物造型師要應對的各種挑戰。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