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共和通訊社》分析,蔣萬安提出倒閣的二大原因包括:一、化被動為主動,將政治議程重設定,個別立委的言行、過往和親友被放大檢視、扭曲抹黑、甚至批判羞辱,佔據媒體版面,都構成對國民黨整體形象形成「鈍刀子割肉」的漫長凌遲,若轉進「倒閣」戰場,可將藍營角色轉為主動,議題焦點也轉到國政論戰。
第二、化零為整,凝聚支持者與社會,原本罷免攻防分散在各個選區,容易被各個擊破,但拉到全國性的「倒閣」戰場,才能整合全黨資源,凝聚藍營支持者的士氣,且透過倒閣與國會的全面改選,能讓原本在罷免亂局被邊緣化或「自我邊緣化」的民眾黨人和白營選民,也有參與的機會。另外,藍白也大可協議針對幾個可望翻轉的選區,共同推薦民眾黨及候選人參選,化解白營對倒閣後現有不分區八席可能降低的擔憂。
《新共和通訊社》表示,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召開記者會,號召黨公職與支持群眾到北檢抗爭,這是極為罕見的情況,由國民黨中央直接組織的群眾街頭抗爭。接著,蔣萬安在一個相當巧妙的時間地點公開提出此一倡議,不僅展現了其政治判斷與領導能力,更讓國民黨乃至整個在野陣營,都到了需要誠實面對倒閣這個選項,和做與不做的真實後果的決策時間點。
《新共和通訊社》認為,若要推倒閣,自有國會全面改選後的硬戰需要重新面對;但如果不推倒閣,按照現在民調推算,罷免或反罷免這樣走下去,則藍白國會多數之勢並非沒有翻轉可能,甚至機率不低,因此,只有倒閣重選才能凝聚藍白、鼓動全民參與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