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長李遠在人權紀念碑前獻花致意。(文化部提供)
政治 2025.04.24 20:24 臺北時間

舅舅白色恐怖遭槍決無名下葬 李遠人權紀念碑錄名揭牌「與他相遇」

記者|郭妤

國家人權博物館今(24日)舉行人權紀念碑錄名更新竣工揭牌典禮。文化部長李遠表示,人權紀念碑從2015年的8079位,10年期間隨著各種史料的研究,增加到現在的12060位,揭露未曾見過面的舅舅,當年與另外7個人因白色恐怖遭槍決,埋在一塊只刻著歐陽宮斗等7人的磚塊底下,成為沒有名字的那個「等」字,下葬時沒有名字的舅舅叫黃梅,「沒有想到的就在人權館裡的紀念碑上相遇」。

李遠表示,白色恐怖是一段漫長的歷史,每一個被迫害的名字背後是一個家庭,每一個家庭的背後是一個家族,而許許多多的家族加起來就是一個國家。舅舅被槍斃那年,正是他出生的時候,舅舅黃梅或是歐陽宮斗等人的背後,一定有一個很長的故事,也更顯出在紀念碑刻上名字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至少能夠讓我們在不同的時候相遇,就如同我在這裡跟我的舅舅相遇、跟大家相遇」。

人權紀念碑除了錄名、空間增加、石塊固定改善之外,還增設紀念碑查詢系統。(文化部提供)

50年代白色恐怖受難者楊田郎致詞,他因在戲院廁所表達對社會不滿的言論,遭判刑7年,被捕時還是16歲的高中生,先後被關押在新竹警局、台北警總、軍法看守所,最後被移送綠島,看到白色恐怖歷史藉由紀念碑的銘刻而得以永存,非常高興,也非常感謝。政治受難者高一生孫子、長號演奏家高崇文則說,回顧歷史、追尋事件原貌,並非為了追求仇恨與對立,而是還原真相,給予受難者客觀的評價。

李遠表示:「作為文化部長,在我的工作上,轉型正義不會停止。」提到文化部已將《不義遺址保存條例》草案送到立法院審查,在野立委審查時認為不該只限定白色恐怖時期,應該要再加入日治、清朝等,他很堅定說「白色恐怖時期就是一段血淋淋的歷史,要了解別人的痛苦,才能夠真正面對白色恐怖是什麼」,期盼讓大家一起了解、面對白色恐怖真相。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