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積極推動太陽能,引爆了產業商機,而台灣身為全球第二大的製造基地,如何取得先機,本台帶您前進到全台最大的太陽能模組廠「元晶」的產線,一起來看。
碳化矽原料片透過機械手臂排排站,接著進入「ATX鹼蝕刻槽」,利用清水和藥劑反覆沖洗,達到表面粗糙化,增加矽晶圓吸收光的效果,再來就要送進高溫爐。
紅通通的高溫爐像隧道一樣,上百度高溫,通入含磷氣體,讓晶片形成P-N接面,如同電池具備正負極,再送進絕緣機,避免之後發生漏電流異常,這時的電池片已經具備把光轉換成電的能力。
本台記者徐劭芸介紹:「而我手中這片,就是製造完成的太陽能電池,以元晶目前產能來看,平均一天可以製造31萬片,接著就要送到屏東的模組封裝廠。」
元晶在去年底宣布砸下7億元擴建新竹湖口廠,目標未來3年全數產線進入10吋到12吋的大尺寸時代,電池投資將達1GW(百萬瓩)以上,鎖定美國市場,看準的就是拜登政府大力推動的太陽能政策,加上美中貿易戰火一路蔓延,台廠夾縫中積極搶單。
元晶董事長廖國榮表示:「美中的對抗這是一個很潛在因素,現在已經很明顯,美國在未來30年會極力發展,轉單效應一定會有的,美國在2012年開始,就已經對中國生產的太陽能電池跟太陽能模組課以高關稅,東南亞如果被美國課高關稅,那個轉單的效應會更明顯過來。」
美國力拚2035年太陽能發電比重達40%,加上政策「去中化」目標明確,台廠全面備戰,要迎接上兆美元的太陽能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