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幕 2022.03.08 22:01 臺北時間

吃菱角救小鳥 打進通路成就善的循環

記者|鏡新聞

誠如坪林的藍鵲茶、石虎米標章,要做綠色友善耕作,還是屬於少數。而這樣的消費市場,如何支撐這些小農,繼續維持耕作,當年歲漸長,年輕人要不要接班?每個因素都是產業結構的重要環節。如何從農友救生態,達到全民都能盡一份心?答案是:通路。台灣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體認到友善耕作的重要性,但每次都要自己聯繫農友訂購,總不是這麼方便。想救台灣瀕臨滅絕動物的這份心,該如何持續?老鷹紅豆成功上架量販通路,是近十年最成功的故事,讓你我都能輕易加入善的循環。但這套成功能夠複製嗎?跟著我們的鏡頭到台南官田,看看耕種面積逐年遞減的菱角,是怎麼做的。

友善耕作菱角農林丙火:「可以採收多少還是要看天啦,像最近北風很冷冽,菱角很快會葉子掉光就沒了。」來到台南官田,目光所及 ,是片片浮在水田間的浮葉,還有多少人知道 這裡是菱角的故鄉?

11月底的採收季濕濕冷冷,官田區土質偏黏、鄰近烏山頭水庫,種出來的菱角Q、香,占全台灣近9成的產量,和其他農作物不一樣的是,菱角從栽種到出售,每一項環節都是純手工,沒有機器能代勞。(完整版請觀看影片)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