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22.05.18 21:29 臺北時間

病毒、疫情變數多且發展快速 保險精算失靈

記者|吳雅婷、余家緯

根據統計,在這波疫情裡總共賣出超過六百萬張防疫保單,等於每4個人就有1個人買了防疫險。結果面對大幅增加的確診數,申請理賠也倍數增加,保險公司發現情況不對,以「超過風險胃納」為由拒絕核保,引發防疫險之亂,更燒出保險公司誠信問題。其實每張保險商品推出前,保險公司一定會精算風險,還要經過金管會審核才能賣,但病毒、疫情變數太多太快,就連精算師也算不出來。

先前台產推出業界第一張防疫保單時,排隊排到糾察隊都要出動。當時打出「花五百買十萬元保障」,讓這張神單去年大賣超過400萬張。保費總收入19.3億元,但扣除理賠還有抽佣等處理費用,台產虧近8億,黯然退出防疫保單市場。但精明如保險公司,難道都沒先算過嗎?當然不可能。

銘傳大學風保系副教授盧榮和指出:「任何一張保單,都有詳細的一群人在做精算,也有簽署人報主管機關核准,也就是說當初如果有任何風險,應該早就納入考量了。」台產事件發生後,金管會還特別修正草案,再次強調保險產品開賣前,應該有更完善評估風險機制,那問題到底出在哪?

好幾疊保單等待處理,疫情升溫讓原本乏人問津的防疫險,突然熱銷。再加上防疫政策,隨病毒變化滾動式調整。這些「意料之外」,都讓保險公司措手不及,想要宣布停保止損,已經來不及。保經公司副總程睿紳坦言:「光那(截單前)那三天我們家的助理,幾乎三天都沒回家,24小時加班。(台產)總共賣出了403萬張,他們原本自己精算師內部預估是8萬張,所以落差非常的大。」

宣布停保前保單一窩蜂湧進,早早超出保險公司的風險胃納量。台產經驗殷鑑不遠,其他產險公司想跟著防疫政策機動調整,卻陷入商譽誠信爭議。一場疫情,讓保險公司的如意算盤全亂了套。而身為主管機關的金管會,除了事前審核保費、風險上限之外,要是沒有其他控管機制介入,難保「防疫險之亂」不再重演。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