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福利部2018年曾在臉書分享四神湯的典故,並點出四神湯原名「四臣湯」,相傳乾隆下江南時,同行的4位大臣日夜操勞全都累倒,經高人指點以「芡實、蓮子、淮山、茯苓」燉煮豬肚,4人服湯後康復,讓乾隆開心昭告:「四臣,事成!」四臣湯隨著時間演變成為著名台灣小吃。
台灣一般攤販所賣的四神湯,為改善口感、減少藥味與節省成本,通常以薏仁取代芡實和茯苓,或是只用薏仁、不使用4味中藥,豬肚則用豬小腸取代,並加入米酒提香;四神湯因不同地區移民有甜鹹之分,客家族群普遍食用甜湯型式,並稱作「洨湯」,有時湯內會加肉,而閩南族群則是食用鹹的四神湯。
以芡實、蓮子、淮山、茯苓組成的四神湯,有利濕、健脾胃等功效,常用來調整腸胃機能性不良導致的腹瀉,還可促進身體吸收蛋白質和脂肪,對於血糖過高的人,用四神湯代飯可幫助降低血糖、恢復體力,但仍不建議頻繁代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