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減緩走向凋零的鄉鎮,青壯人口回流是關鍵之一,但前提是,要讓人們看得到未來,目前能步上軌道而且「自給自足」的,大多是耕耘10年以上的創生團體,像是新竹橫山一度廢棄的山中小學,就是用地創翻轉現況的例子之一,當全台投入創生的人前仆後繼,大山北月創辦人莊凱詠怎麼在大山背用創生,解決城鄉差距、教育落差、農產失衡等問題,更獲選為「新竹五大私房秘境」。
記者|吳亭儀
攝影|呂紹伯
國發會的地方創生計畫案,預算編列以5年為單位。而年輕人返鄉做創生,但有多少人耐得住寂寞呢?有調查就指出,全台321組地創團體,有3成5的團隊經營時間是5年內,6-10年佔3成,代表長期蹲點是發展地創關鍵。
想減緩走向凋零的鄉鎮,青壯人口回流是關鍵之一,但前提是,要讓人們看得到未來,目前能步上軌道而且「自給自足」的,大多是耕耘10年以上的創生團體,像是新竹橫山一度廢棄的山中小學,就是用地創翻轉現況的例子之一,當全台投入創生的人前仆後繼,大山北月創辦人莊凱詠怎麼在大山背用創生,解決城鄉差距、教育落差、農產失衡等問題,更獲選為「新竹五大私房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