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rc="https://sb.scorecardresearch.com/p?c1=2&amp;c2=35880649&amp;cv=3.6.0&amp;cj=1" alt="comScoreNoScript"/>

廣告

廣告

2021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出爐。(AFP)

諾貝爾物理學獎 3學者「研究地球暖化、複雜系統」共享殊榮

記者|游允彤

今年適逢諾貝爾獎創立120週年,受到疫情影響,取消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頒獎典禮,改由得獎者在各國領獎,並透過電視和網路直播,獲獎者可得到獎牌、獲獎證書以及1,0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3,300萬元)獎金。

20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由真鍋淑郎與哈斯曼共同獲得一半,兩人建立了地球氣候的物理模型,能夠量化變數,有效地預測全球暖化;另一半獎項授予帕里西,他在量子色動力學和複雜無序系統研究方面有開創性研究,發現原子級到行星級尺度物理系統的無序性與波動之間的相互作用。

諾貝爾獎委員會表示,儘管獎項被拆分成兩項,但兩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和萬物的秩序與波動相關,真鍋淑郎與哈斯曼的研究,讓我們解密複雜的氣候問題;而帕里西的研究,則讓我們在複雜的無序性中,找到背後的結構。

諾貝爾物理學獎由美國、德國、義大利學者共同得獎。(翻攝自Nobel Prize 推特)

以往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經常來自量子物理、天體物理、原子分子與光學物理、凝聚態物理四個領域,近10年來更有4次頒發給天文物理學家。2020年物理學獎得主,英國科學家潘羅斯(Roger Penrose)、德國學者根策爾(Reinhard Genzel),以及美國科學家吉茲Andrea Ghez),即因關於黑洞的研究獲得殊榮。

另外,4日揭曉的諾貝爾醫學獎,由美國學者朱利葉斯(David Julius)以及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獲得,兩人對於人體神經系統如何感知冷、熱和機械刺激,有了突破性的發現。另外,兩位得獎者都與台灣頗有淵源,朱利葉斯的得意門生之一,正是已故中研院分生所副研究員莊懷祜;而帕塔普蒂安的妻子為台裔美籍,帕塔普蒂安也在幾年前出訪台灣。

繼醫學獎和物理獎得主出爐後,其他獎項將在未來幾天陸續公開,緊接著6日公布化學獎,7日公布文學獎,8日公布和平獎,11日壓軸揭曉經濟獎。

更新時間 2021.10.05 18:39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