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雲南西雙版納的橡膠林中,年邁的膠農賣力地割除表皮,回收天然膠水,並趕在上午十點前前往中盤商。膠農劉鐵橋說:「今天拉出去賣的是7塊5一公斤(約新台幣33元),一年的收入,也就是6,000元到7,000元(約新台幣2.6萬到3萬元)。」收購價格持續低迷,導致不少膠農索性棄割,改種經濟價值高的熱帶水果,也讓雲南西雙版納這座橡膠重鎮的昔日榮景不再。
雲南天然橡膠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光鑫指出:「全中國現在天然橡膠(種植)面積是在1,770萬畝左右,產量只有80萬噸不到。」上游棄割橡膠樹,卻苦了中游的加工廠,原料不足,導致十一連假以後開工率竟然不到五成。
雲南西雙版納中化橡膠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宇坦言:「現在平均產能釋放,應該也就是在50到60%左右。」平均產能僅剩一半,也進一步推高橡膠的期貨價格。因為今年已經從6月15日每噸12,515元,上漲到了10月8日每噸14,520元,漲幅達16%。
而且分析師預估,短期內還是會穩居高檔。國泰君安期貨公司高級研究員高琳琳便分析稱:「就是在未來的一兩個季度內,我們覺得橡膠的價格重心可能還會再往上走一些。」
而且不只橡膠,浙江省江山市塑膠行業,也在十一連假後調漲企業產品價格70%到80%,尤其中國正值「金九銀十」生產旺季,短期內橡膠與塑膠等原料恐怕都還會有漲價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