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怡君:「這棟充滿現代風外觀的6樓建築,座落台北市的精華地段師大路,乍看之下好像跟其他住宅沒什麼差別,但其實4樓有一戶的公設比高得嚇人。」
這棟6層樓住宅屋齡14年,出售中的4樓這一戶,權狀坪數27.64坪,開價1,888萬,換算下來每坪68.3萬,不過再仔細看就會發現,主建物不到4坪;也就是說,有22.75坪都是公設,公設比高達82.3%。
記者vs.民眾:「太高價了吧,實際住的地方只有3坪多而已,這怎麼住啊,對不對。」這麼高的公設比,其實是有原因的,當初建商在蓋的時候,4樓這一戶除了原本的套房部份,地下一樓應該屬於公設的空間,被直接增建2房1廳1衛,並列入這一戶的權狀中,才會出現這麼特別的現象。
有房仲推測,這戶最早可能是當初地主要自用的保留戶。房仲徐佳馨:「市場上面有一些套房再去綁平面車位,這樣子的一個邏輯,那關鍵在於就現階段銀行端,可能會希望這個貸款的物件,他至少能夠超過15坪,所以如果是以這樣的一個規格來看的話,確實可能銀行端貸款意願會稍微高一些,那他未來轉手性有可能會比較好一點。」
房仲透露,由於鄰近師大商圈金華國中,整個社區自住客很少,主要被當成學區房,提供有需要的民眾設戶籍,或者出租,公設比的高低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住展雜誌研發長何世昌:「目前我國政府的法規,並沒有為公設比訂定出一個上限,很少的戶數要分攤比較多的共有部分,因此他的公設比就會比較高。」
目前台灣的房子平均公設比,大約落在在30-40%,是大多民眾可以接受的範圍,不想買到太多用不到的公設,入手前還是得要了解清楚,才不會吃到悶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