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改會高喊口號:「檢舉不當協會,保障民眾不受騙。」高喊口號,民間司改會成立以來,提供弱勢族群免費法律協助,最近但卻接獲民眾申訴,搜尋引擎輸入法扶關鍵字,出現其他網頁混淆民眾。
司改會常務執行委員會呂紹瑋:「假法扶或是攀附法扶名義的團體,不要濫用名義購買法扶當關鍵字,攀附法扶名義的團體,不要再濫用法扶的名義去謀取利益,請你們不要再購買法扶做為關鍵字,去攔截那些沒有能力去分辨真偽的民眾。」
有民眾跑錯法扶網站,去年尋求協助,對方卻半恐嚇威脅,必須付錢請律師幫忙寫書狀,才有機會打贏官司,被害人付了5萬卻得不到應有的幫助,進一步向真法扶諮詢,才發現自己上當受騙,原本想要尋求幫助,卻得到反效果,也凸顯主管機關針對人民團體名稱審查,還有改善空間。
民進黨立委黃世杰:「名稱的審查極為嚴格啦,在早期的時候,那麼後來因為民主化之後大家認為說這是集會結社自由,如果已經出現這種利用混淆誤認的名目,來進行詐騙的行為的時候,這個紅線還是應該要把它畫回去。」
到底該怎麼辨別真假?政府設立的法律扶助基金會,不會向民眾收取費用,也不會買廣告提高曝光率。
時任假法扶理事長:「我們跟法扶是沒有任何關係的,我們不會利用它去做關鍵字,這個沒有意義。」
被指控假法扶協會澄清,有提供法律諮詢,但協助得收費,正牌法扶基金會一般民眾都可以諮詢,不過申請還是以弱勢族群為主,還得看案件內容,對民眾來說最怕問題沒解決,反而成了冤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