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師:「來旁邊,這邊坐,旁邊這邊坐。」清明節連假,診所一大早照常營業,民眾門口排隊等待,許久未見的疫苗殘劑潮再起。接種民眾表示:「隔兩個月了我之前是記錯,朋友跟我講說可以打了(趕快來打)。」另一名接種民眾指出:「(來打)第三劑(之前)最後一劑是11月打的,從台東回來,然後想說回台北順便一起打。」
本土疫情再起,單日新增確診每天都在創新紀錄,3月31號本土確診87例,4月1日起更是連續三天確診破百例,4月3日甚至來到180例,而且不只基隆疫情延燒中,警察、小吃店+45例,新北、桃園、台中、花蓮群聚感染人數也繼續新增,3號甚至還有66名確診者,記者會前根本還來不及疫調,台灣下一步到底該怎麼走?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過正常生活下的積極抗疫。」盡可能在正常生活下抗疫,確診者解隔離標準也放寬,之前必須在發病日或是無症狀確診採檢日,十天後才二採,體內抗體生成可以解隔離,但如今如果確診Ct值小於30,症狀緩解後,兩次採檢Ct值大於30就可以解隔,不用一定要滿十天,至於一開始Ct值就大於30的確診者,只要沒有症狀兩次採檢陰性也可以解隔離,不再要求抗體生成,與病毒共存越來越接近。
小兒科醫師林應然表示:「疫苗覆蓋率一定要夠高,特別是老年人,60歲以上的老年人這一部分的覆蓋率要更高,最好到90%。」
解隔標準放寬再放寬,但究竟可以放多寬,得看疫苗覆蓋率,因為台灣今年累計至3號已經有1530例本土個案,其中三人轉中重症,一人死亡,一人住院中,一人已經出院,較去年疫情時大幅漸少,接種疫苗效果顯而易見。
★《鏡新聞》提醒您:因應新冠肺炎疫情,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