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著塑膠膜的電話和遙控器,所有東西都要避免和隔離者直接接觸。隔離中的香港民眾:「這一袋裝滿了各種備品。」當然還有牙刷、牙膏、洗髮精等,也全都是不能回收的一次性包裝。
隔離中的香港民眾:「這裡的每一位工作人員都穿著全套個人防護裝備,防護罩、手套、鞋套、帽子。」這裡是香港機場的防疫旅館,清零政策嚴格管控每一位入境的旅客,但間接製造出來的龐大塑料垃圾量,卻讓環保議題走上倒退路。
沙灘上空瓶、塑料拖鞋隨處可見,數據顯示,香港現在每天都會製造2,300公噸的垃圾,但整體塑料回收率卻只有11%,其他高達9成不是送到垃圾填埋場,就是直接投入大自然中。
綠色地球環保組織總幹事劉祉鋒:「這種口罩是由塑料製成的,而隨著時間推移,它最終會變成微塑料,然後流進大海裡。」
另外,為了嚴格執行清零政策,香港臨時興建了許多隔離設施,但因為作業時間短,大部分地基、地盤的建設都不符合標準,根本無法長期住人,未來恐怕也將淪為城市的大型垃圾。
其實同樣悲劇不只出現在香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表明,從2020年疫情爆發到2021年為止,全球一共製造了超過800萬噸的防疫垃圾,而在這當中,更有將近2萬6,000噸飄散在各地的大海之中。
原本疫情之前,許多國家的環保意識都逐漸抬頭,可惜疫情衝擊,讓人們不得不回頭使用一次性的塑料產品,而這些難分解的防疫垃圾,將重創地球的自然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