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rc="https://sb.scorecardresearch.com/p?c1=2&amp;c2=35880649&amp;cv=3.6.0&amp;cj=1" alt="comScoreNoScript"/>
媒體和娛樂產業近年也開始重視ESG

【公評人翁秀琪專欄】 媒體產業如何實施ESG永續經營?

作者|外部公評人翁秀琪

ESG最早於2004年由聯合國《Who Cares Wins》報告中正式提出[註2],在歐美國家已經行之有年,而台灣則是在2020年下半年由金管會推出的「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中,規定上市櫃公司原先編撰的企業社會責任(CSR)報告書,更名為永續報告書,並具體要求企業揭露ESG資訊,推動發布英文版永續報告書。[註3]

那麼,ESG和傳播產業的關聯何在? 傳播產業如何實施ESG,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首先,傳播產業可以透過倡議ESG理念,達到協助其他產業和自我提升的目標。例如:《天下雜誌》在去年打造了一個ESG平台,叫做「天下永續會」[註4]倡議並推動企業透過ESG 永續經營。又如,由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主辦、世新大學及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協辦的《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目的在鼓勵優秀新聞人才重視並深入報導永續發展議題,擴大傳播媒體在此範疇之效應與影響力。[註5]

根據資誠《2021全球消費者洞察報告》,永續品牌已成為消費者購買的重要因素之一,有70%消費者認同「信任」是購買商品的重要因素。例如星巴克為了洗刷剝削供應商的污名,從2020年開始在美國推出以區塊鏈技術披露咖啡豆生產流程的服務,增強品牌資訊揭露,促進消費者對品牌的信心。[註6]

「信任」和「可信度」更是新聞媒體的核心價值,是比業務營收更重要的無形資產,它同時也是創造業務營收的利基。全球的優質媒體,如《紐約時報》、《衛報》、《BBC》、《NHK》等,都會把「信任」和「可信度」作為打造品牌形象的標準,並運用各種品質內控機制,如完善的報導和製播準則,公評人制度、public editor制度、內部編審制度,和外聘倫理委員等,對於報導的品質層層把關,以建立媒體的可信度。

就報導內容而言,ESG重視的議題,舉凡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都可以成為媒體關注報導的內容。就勞資關係而言,當然可以透過對於員工勞動權益的重視,或在報導中強化勞工議題予以落實。

除了各國政策推動,消費者的行動也是一股由下而上的推力,在資訊傳播愈來愈快的情況下,企業只要一發生問題,很快就會被大眾所知,例如近幾年不少跨國品牌因童工、勞工人權議題,遭到消費者拒買抵制,都使得企業更加重視ESG,以回應消費者的要求。

媒體的消費者就是閱聽人,傾聽閱聽人的需求,建立與閱聽人互動的機制,也是媒體產業實施ESG不可或缺的一環。在全球公評人制度中,這一部分被稱為公共問責,其實換個角度看,也可以看成是企業落實ESG的一環。

在美國,甚至已經有公司針對媒體與娛樂產業進行ESG的評鑑,例如S&P Global Ratings。在底下的這份評鑑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熟悉的媒體及娛樂產業 (如CBS, Discovery, Fox, Netflix,Viacom等),透過哪些指標被評鑑,以及評鑑結果如何。[註7]

台灣媒體在ESG永續經營這個領域還在剛起步的階段,不過,企業落實ESG,已是全球趨勢,它追求的永續經營三大目標,確實也是在全球氣候變遷加劇,加上疫情鋪天蓋地襲來的情境下,維繫企業永續經營的利器。 難怪光是在Yahoo奇摩搜尋引擎上鍵入「ESG」,就有超過3千萬筆資料[註8],是個值得持續關注的議題與趨勢。

注釋:

[註1]https://reurl.cc/VDMVvY

[註2]https://fncs.fnlondon.com/cfa-institute/who-cares-about-esg-wins/

[註3]同前註。

[註4]https://csr.cw.com.tw/feature/cws

[註5]https://tvbsf.tvbs.com.tw/globalreward

[註6]同註1。

[註7]https://reurl.cc/Gxp09Z

[註8]同註1。

更新時間 2022.05.23 17:00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