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rc="https://sb.scorecardresearch.com/p?c1=2&amp;c2=35880649&amp;cv=3.6.0&amp;cj=1" alt="comScoreNoScript"/>

血清研究排除老幼 專家揭「4盲點」釀結果失真

記者|林昆慶、林煜哲

疫情中心要重啟血清抗體研究調查,將抽樣全國各地捐血人的血清樣本,共計3萬6千件的檢體,要揪出Omicron是否在國內的社區有隱形傳播鏈。

過去針對Alpha、Delta,疫情中心也曾研究過,針對捐血人血清抗體做調查,目標驗的是自然感染的「N抗體」,要找出實際感染人數,或看出地區感染趨勢。但醫師建議,接種疫苗後產生的「S抗體」也可以一起驗,能監測疫苗保護力,提供政府制定追加劑政策。

但公衛專家分析,用捐血人血清調查恐怕會有盲點,哈佛公衛博士李建璋:「通常有急性症狀,或者是你感染過新冠肺炎,有一些慢性症狀的,基本上他比較不會去捐血,所以就是說,我們在使用捐血者的樣本的時候,它本身就會有一種低估的現象。」

除此之外,專家分析,捐血法定年齡排除17歲以下青少年、兒童,65歲以上長者,還有打過疫苗者N抗體會下降,恐怕都因此低估實際感染數。另外,測N抗體也無法分辨重複感染者,數據也會因此失準。

李建璋:「低估的結果,就是會導致到時候我們的死亡率會假性增高,因為你的分母變小。」中國附醫感染科醫師王任賢:「我們之後有了自己的抗體的程度以後,當然開國門是個辦法,另外也就是說,我們疫苗還有哪些人需要補打。」

血清抗體研究,指揮中心為了保護個資,檔案會按程序銷毀,且去識別化。但專家建議,若能跟健保資料庫和中研院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將提供MIS-A、MIS-C或長新冠等更多研究資料,為難解的疾病之謎找出更多答案。

「鏡新聞」已在MOD508台與YouTube頻道同步播出。

更新時間 2022.06.17 15:12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