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著雷射焊接技術只需要50秒,就能焊出一個電池模組,這就是電動車的心臟「電池」,台塑新成立的新智能科技公司專攻新能源市場,規劃將在彰濱工業區建出6.1公頃的綠能基地,初期要蓋出21億瓦時鋰電池芯廠和模組廠,預計兩年後就能完工量產,第二期產能更有望提升到50億瓦時。
台塑新智能科技董事長王瑞瑜表示:「第二期2.9GWh,所以全部加起來大概160億(投資金),也希望能夠結合我們台灣很多廠商,我們能夠成為台灣本土的護國神山。」誓言要成為另一座護國神山,而這也是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的夢想。
王永慶30年前就曾說過,未來是電動車的時代,因此台塑投入電池研發,布局新能源已經26年,靠著集團內的上中下游整合技術,電池芯相關材料自製率就高達7成以上,而會選擇磷酸鋰鐵電池,是因為評估下發現,三元鋰電池材料,鎳鈷稀缺難以取得,而鉛酸電池不止體積大,也相對耗能,比較之下磷酸鋰鐵電池,可以循環超過3千次,也相對安全。
台塑新智能科技總經理劉慧啟表示:「電池的回收系統,未來我們也會把它落實到台灣這邊,因為我們目標,電池生產同時也會電池回收。」除了台塑,台泥與鴻海也都搶蓋電池芯廠,同樣投資磷酸鋰鐵電池的鴻海,預計2024年量產,主要應用在電動巴士。
台泥在高雄投資120億,生產高容量高充放電功率的三元鋰電池,專攻千萬電動超跑,台廠加入電池產業,一步步把缺口跟關鍵填補,盼能在台灣新能源產業中,占有一席之地。
「鏡新聞」已在MOD508台與YouTube頻道同步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