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萬尾象魚,忽然聚集在碼頭邊,場面十分壯觀,但象魚是日行性動物,夜間行動可能有異常。 當地民眾指出,從這個規模來看,至少有數千隻上萬尾象魚聚集。在地導遊則表示:「我們也是第一次看到,很少看到這麼多的魚,直接這樣子洄游,我們也覺得很特別。」 澎湖西嶼合界漁港,在25日深夜,突然出現成群結隊的象魚,也就是俗稱的「臭肚魚」。臭肚魚是澎湖常見的魚種,主要食物是海藻,因為漁民清理魚肚時,會散發海藻發酵的臭味,因此得名。通常臭肚魚會在白天集體行動,夜晚則回到海底休息,這次一反常態地在深夜出沒,引起關注。
澎湖縣農漁局秘書張宏安說明:「可能是因為馬鞍颱風的外圍環流,導致這些象魚,有入港避風的狀況。」 臭肚魚異常活動,澎湖海洋研究中心推測有三大可能,一是有掠食性魚類,驚擾臭肚魚;二是漁港船隻出入,擾動水流;三則是因為漁港燈光過強,讓臭肚魚誤以為已經天亮,才游往光線處,準備覓食。而從曝光的畫面判斷,魚群沒有生病或長寄生蟲的情形,初步判斷是燈光太強導致,讓魚群們誤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