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rc="https://sb.scorecardresearch.com/p?c1=2&amp;c2=35880649&amp;cv=3.6.0&amp;cj=1" alt="comScoreNoScript"/>

廣告

廣告

「鏡新聞調查報告」是一個致力做好深度報導的節目。

調查報導的「調查感」

作者|翁秀琪

先說,甚麼是調查報導?截至目前為止,定義很多。我們就以Mark Lee Hunter的Story-Based Inquiry: A manual for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這本書[1]中所提供的,對於調查報導的定義開始談起。各位可以參考本書中譯版 [2]的頁8。

「調查報導所要向公眾揭露的事實,要麼是被具有某種權力的人故意遮蔽的,要麼是偶然的,因為混亂的事實和環境造成的認識模糊。所以它同時需要使用秘密和公開兩種消息(來)源和文獻。」(M. L. Hunter, et.al., 2011中譯版,頁8)

從上述的定義看起來,調查報導裡的事實原來是不為人所知的,有時候是因為有人刻意把事實隱匿起來的,有時候是因為情況混沌不明,所以沒有被看到。所以,調查報導的調查感,首先來自於記者找到一個原先不為人所知的事實或事件的能力。

書上又說:

「常規的新聞報導在很大程度上,有時是完全依賴別人提供的素材(如警察、政府、公司等),即使不是完全被動的,也基本上是一種反應。與此相反,調查性報導所依賴的素材是記者通過自己的主動調查蒐集和產生的。」(同上引,頁8)

所以,你可以只憑一些旁人提供的素材加以綜合整理,就能做一則一般的新聞報導;但是要成就一則好的調查報導或一個精彩的調查報導節目,除了被動接受別人給你的資料以外,你還必須主動蒐集資料、進入田野、參與觀察,窮盡所有可能的方法,讓那些原先被遮蔽的、不為人知的重要事實被揭露出來。

調查報導是一個「從已知到未知,進而發現事實」的過程。

「常規的新聞報導的目的在於如實地反映這個世界的客觀形象,而調查報導使用任何理性的觀察者都會認可的客觀真實的材料,為的是實踐改造世界的主觀目標。這並不是允許在正當的理由下說謊。而是了解事實真相,從而能夠改變世界的一種職責。」(同上引,頁8)

所以,調查報導不滿足於客觀呈現事實,它更要追求主動改變世界。這是不是讓我們想到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的那句名言「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 所以,調查報導要無中生有、從現有資料中找到線索、提問一個前人沒有問過的問題、主動蒐集資料、分析龐雜的資料,並且使用良好有品味的報導方式報導,報導出來以後還能產生影響力,進而改變世界——這是多麼困難,但又多麼具有挑戰性的工作。而所謂的調查感,就是由以上這些元素所構成的。任何一個有企圖心的記者都會愛上這樣的工作。

有人以為只有從弊案中才能發展出調查報導,其實,任何地方都潛藏著調查報導的題目,光看你有無提問值得深掘問題的能力。

Mark Lee Hunter所編這本調查報導個案的書中,找了世界各國知名的調查報導記者提供共20個個案,每個個案最前面有個對於撰寫該則報導記者的個人簡單介紹,接著附上調查報導,文後則請該記者介紹他在報導中使用的方法,是一本非常有用的工具書。更令人興奮的是,這也是一本可以在網路上找到的書[3]

另外最近在英國鬧得沸沸湯湯的,發生在26年前的黛安娜王妃受訪事件,最後由退休法官戴森勛爵(Lord Dyson)主導調查寫成的「戴森報告」(Dyson Report),從某種角度看,這份報告也是一則調查報導,只是,Lord Dyson並未使用記者慣用的報導文類,而是使用了一種極為特殊的寫作方法。

戴森勛爵在調查前提問了三個非常關鍵的問題:1. 記者巴希爾(Martin Bashir)採取了哪些步驟來取得採訪戴妃的機會?2. (如果他有的話)他使用了那些不正當的手段來取得該次採訪?3. BBC在1995年12月和1996年3/4月針對該次採訪的調查的有效性如何?戴森勛爵就在以上三個問題的引導下,採用了一般法律人會使用的證據核實方法。我覺得他使用的方法,也是一般調查記者會使用到的方法,抽絲剝繭地一步步揭漏了記者巴希爾的謊言和BBC當局的失職。實在是非常精采。

綜上,一個好的記者真的就像是一個好的研究人員,他們致力於發現未知的世界,並嘗試透過他們的研究或報導來改變世界。

(本文曾刊載在<<鏡電視公評人季報>>NO.1,頁114-117。)

[1] Mark Lee Hunter, et.al.,(2011). Story-Based Inquiry: A manual for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 UNESCO, open access.

[2] http://markleehunter.free.fr/documents/story_based_inquiry_ch.pdf

[3] 參見https://www.storybasedinquiry.com/manuals

更新時間 2022.10.10 13:35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