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rc="https://sb.scorecardresearch.com/p?c1=2&amp;c2=35880649&amp;cv=3.6.0&amp;cj=1" alt="comScoreNoScript"/>

廣告

廣告

花6.7兆只回收7.7%? 揭卡達世足賽幕後算計

記者|黃聖凱、蔡瓊滿

豪撒2千2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6兆7千萬,主辦這一屆世界盃卡達成功了嗎?買票口擠滿人潮,除了賣門票還有潛藏的觀光效應,轉播比賽也能讓更多人看到卡達,達到宣傳效果。《彭博》記者克藍尼:「觀看人數的成長很可觀,是2018年那一屆的130%。」卡達旅遊局局長川克爾:「我們預期有50億人會在家觀看比賽,希望他們會看到卡達的另外一面。」

從實質經濟效益來看,如果這一個美元符號代表的是卡達撒下的所有支出,賺回來的錢只能剛好填滿符號的小尾巴,不到10%的回收率,卡達可以說是賠得很慘。但是細看投資項目,無論是新蓋的體育場館,還是高速公路、機場擴建等基礎建設,這些都是比賽後也不會消失的「賽事紅利」。不只讓城市升級,打算跟區域內的觀光勝地杜拜好好拚一拚,也能替爭取國際奧運的主辦權鋪好路,只不過這一屆世足賽也燒出不少爭議。

克藍尼:「當然有一些全球關注的議題,包含LGBT的權益還有人權爭議、(建築)工人的爭議。」國際特赦組織卡達議題負責人斯波特:「工作環境很艱困,卡達很熱,夏天最熱可以達到攝氏50度,這不是在開玩笑。」建造期間,傳出高工時、環境差,甚至有超過6千位移工死亡的消息,以及開賽後無論是禁止彩虹臂章,或是亂抓記者的爭議,都讓國際足總燒出了公關危機。

金正恩模仿者霍華德:「北韓主辦的話就不會有勞工問題,因為北韓勞工不曾有過抱怨。」就像一位國際足總官員之前說的,民主對於世界盃不是好事情,難道有錢,就能罔顧人權主辦世界級賽事嗎?也難怪假的北韓領導人,也要來爭取下一屆的主辦權。

「鏡新聞」已在MOD508台與YouTube頻道同步播出。

更新時間 2022.12.18 20:20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