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大標題引發台灣AI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不滿,認為部分媒體刻意將美方國防授權法中,對台百億無償軍援跳票,曲解為「強迫貸款」,企圖混淆視聽。美國共和黨眾議員羅傑斯:「H.R. 7776(眾院通過的版本)能夠讓我們的軍隊做好應對,來自中國和其它對手威脅的準備。」
繼8日在美國眾議院過關後,15日晚間,參院也通過了2023財年的國防授權法案,但是當法案再送到撥款委員會時,最後拍板的內容,卻是規模高達1.7兆美元的「年度綜合撥款法案」兩院協商版本,只提供台灣最多20億美元的「外國軍事融資」,必須在12年之內償還;而「國防授權法」授權未來5年,提供台灣100億美元的「無償軍援」,卻未被列入年度撥款項目,外媒解讀為,是台灣在美國國會的一大「挫敗」。
成大政治系教授王宏仁:「就這個所謂的無償的這個法案的改變,就認定說台灣在(美國)國會的,過去這40幾年來的努力是失敗的,我覺得這個是很大的錯誤的解讀啦,美國在法案裡面,國防授權法裡面,或撥款法案裡面他還是有給予台灣,這個軍事的援助,甚至還包括GCTF(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我們過去以來的這個合作的這種框架協定,都有一定的持續地這樣進行,甚至還添加了這個『台灣學人法案』。」
美國提供在台協會3,408萬美元資金,成立「台灣學人計畫」,讓美國官員到台灣交流兩年,企圖深化雙邊合作默契,但對於軍援台灣,究竟要以貸款還是贈款,美國國會意見分歧,最大原因,還是來自於預算壓力。
前駐美代表處政治組組長趙怡翔:「美國撥款委員會是比較反對,這樣子的一個(無償)援助的方案,他們認為說從一個層面來說,美國的財政負擔真的是非常非常高,美國的這個舉債也仍然持續在提升當中,再來美國其實在全世界,包括烏克蘭在內,也持續有這個軍事的支出的部分,所以還是希望改以這個所謂貸款的方式來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