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rc="https://sb.scorecardresearch.com/p?c1=2&amp;c2=35880649&amp;cv=3.6.0&amp;cj=1" alt="comScoreNoScript"/>
包含大英博物館在內的英國各博物館,決議不再使用木乃伊(mummy)稱呼古埃及人遺骸。(圖取自大英博物館官網)

不再叫木乃伊! 英博物館曝正名原因與1932年恐怖電影有關

記者|劉映茹

大英博物館為世界博物館之首,一共有10個分館,其中規模最大也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埃及文物館,該分館收藏10萬逾件古埃及文物,包含碑刻、雕像以及鎮館之寶木乃伊,館內收藏的木乃伊多達140多具,數量僅次於埃及。

根據《每日郵報》報導,包含大英博物館在內的英國各博物館,近日致力於解決圍繞人類遺骸的倫理問題,他們決定停用「木乃伊」來描述展示的古埃及人遺骸,木乃伊一詞有「非人性化的」(dehumanising)意涵,用來形容幾千年前真實存在過的古埃及人非常不尊重,也是在回顧英國那段不被待見的殖民歷史。

目前這些博物館傾向使用「木乃伊化的人」、「木乃伊化的遺骸」或是個人名字稱呼之,藉此強調這些木乃伊曾經是活人,也是對他們的尊重,位於紐卡索大學內(Newcastle University)的漢考克大北方博物館(Great North Museum: Hancock,簡稱北大博物館)表示,他們將一具西元前600年女性木乃伊命名為依里托魯(Irtyru),也默認英國過去剝削的殖民時期,還給她應有的尊重。

除此之外,蘇格蘭國立博物館(National Museums Scotland)也宣布刪除「木乃伊」一詞,發言人表示,若知遺骸名字就以此稱之,若不知就以「木乃伊化的男人、女人、男孩、女孩或人」(mummified man, woman, boy, girl or person)作為稱呼,因為「我們提到的是人,而不是物體」。

報導中提及,木乃伊一詞已經和恐怖的怪物聯想在一起,這都要拜無數恐怖電影所賜,例如1932年的電影《木乃伊》(The Mummy),以及各類描繪木乃伊詛咒及超自然怪物的恐怖影片,北大博物館對此指出,「這已經破壞祂們的人性」。

木乃伊一詞至少從1615年開始在英語中被廣泛使用,且被視為帶有英國殖民歷史的色彩,木乃伊的造字由來有兩派說法,版本一是起源於阿拉伯文的「mummiya」,意即具有防腐功能的瀝青;版本二是源自波斯语「mumiai」,意思是蠟,世界有很多地區都會使用防腐香料或香油塗屍防腐,以古埃及的木乃伊最為著名,許多木乃伊在殖民擴張時期被送往英國,在維多利亞時代開箱木乃伊甚至是一種流行。

更新時間 2023.01.25 17:15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