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外媒報導,在「泰坦號」首日下潛時,美國海軍就透過水下聲學感測器偵測到不明的巨大爆裂聲,而在過去72小時的搜救過程中,搜救團隊在水中放置的聲納浮標並無任何反應,可推測「泰坦號」在與母船失聯時或不久之後就失事。而在第5天才投入部署的加拿大的深海機器人,在22日上午距離鐵達尼號船頭約488公尺處,發現潛艇耐壓艙外部的鼻錐和尾端的碎片,由此推測這些就是「泰坦號」的殘骸。
專家認為,「泰坦號」可能因無法承受深海上萬噸的壓力,因此在不到「30毫秒」的時間發生瞬間內爆,物體會像寶特瓶一樣被快速捏扁,快到身體都還沒感受到疼痛就已經死亡。由於殘骸位在深海4,000公尺,能見度和水壓都是打撈的一大阻礙,專家直言,找到5人遺體的希望相當渺茫。
外國網友也模擬一段「泰坦號」內爆過程的影片,表示當潛艇在下潛途中遭強大水壓壓迫時,潛水器中的空氣會加熱到接近太陽表面的溫度,當一面金屬和海水的牆從船的一端撞向另一端時,一切都在約30毫秒內結束,只見影片中的潛艇在一瞬間被壓扁進而碎裂。
對此悲劇,《鐵達尼號》導演兼深海探險家的卡麥隆 (James Cameron)透露,當初聽到「海洋之門」決定採用複合碳纖維和鈦製造船體時,就覺得不妙,他表示「這是一個可怕的想法」,他從沒嘗試過此方法,雖然聽起來不對但也覺得一定有人更聰明,也許是個創新的機會,他感到後悔,認為自己當時應該提出懷疑。
曾擔任「海洋之門」顧問的海洋冒險家麥卡勒姆(Rob McCallum)表示,「海洋之門」執行長拉許是個「像是魚雷般全速前進的人」,「不過潛航的極限深度取決於精確度和控制」,對於有致命風險的活動不該存有僥倖心理。美國海岸防衛隊(U.S. Coast Guard)少將毛格(John Mauger)表示,「這是一場很複雜的事故,需要時間來釐清整個時間序,海底機器人也將會留在現場,繼續收集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