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rc="https://sb.scorecardresearch.com/p?c1=2&amp;c2=35880649&amp;cv=3.6.0&amp;cj=1" alt="comScoreNoScript"/>

廣告

廣告

中韓FTA變毒藥? 韓對中貿易逆差加劇!

記者|傅建誠、范益華

2015年6月1日,時任中國商務部長高虎城和南韓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官尹相直在首爾正式簽署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這項協定涵蓋包括金融、電商在內,共22個領域,9成以上產品免關稅。當年12月,中韓FTA正式生效。韓國錦湖高速海外事業總管金永浩:「我認為隨著中韓FTA的生效,將有更多的韓國企業直接進軍中國。韓國生產的產品也能以更低的價格出口中國。」

當時中國官媒還推出長篇報導,專程採訪了多名南韓企業家,一同唱和中韓FTA好棒棒,說要手牽手加速經濟發展。「中韓自由貿易協定」上路頭幾年,南韓對中國保持高度貿易順差。2018年更衝上歷史新高,達到556.4億美元,但甜頭嘗了短短四年,糖衣漸漸變成毒藥。2019年貿易順差掉到289.7億美元,近乎腰斬;隔年更低,只剩236.8億美元;2021年小幅回升後,去年又慘摔到12.1億美元,單月首度出現貿易逆差狀況。沒想到今年1-5月,月月呈現逆差,韓國對中逆差加大到118.2億美元。

中經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員王國臣:「他可能想說有中韓FTA在,所以兩國的貿易是沒有關稅的,所以你在中國生產也是生產,你在韓國生產也是生產,那乾脆就就地生產。可是並沒有想到說沒有造成一個互惠的效果,而是產業空洞化,產業整個被大陸給吸引走,這是他們始料未及的部分。」

淡大產業經濟系教授蔡明芳:「整個中國的這個供應鏈開始去取代韓國的供應鏈。整個中國的經濟也不好,所以就變成是說這個時候韓國出口過去中國的,因為中國的消費能力降低,出口就減少了,但是因為中國取代韓國的變多了,所以中國出口到韓國的也可以增加。」在品質、技術占上風的韓國,原以為簽訂FTA就能大量出口電子產品到中國,但產業鏈搬到中國後,反倒喪失了製造業優勢。再加上中國政治掛帥,無論白紙黑字寫下什麼保障,也難保遭到背棄命運。

淡大產業經濟系教授蔡明芳:「過去台灣跟中國有非常緊密的貿易往來,在這個貿易往來架構之下,我們也簽了一些雙方的投資協定,但是你可以看到台灣過去的農產品、漁產品面對中國的一個譬如說,片面地說你的產品可能有蟲,可能有什麼樣藥物的殘留,他就直接拒絕我們產品的進口。」中經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員王國臣:「數位管控或政治管控在趨嚴,中國的消費頹靡的情況比外界想像的還要嚴重。商人可能會擔心政治風險,可是更擔心沒有商機。」(完整版請觀看影片)

更新時間 2023.06.27 21:17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