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像》是現代畫家蔣兆和於1959年創作,畫面描繪杜甫端坐岩石上,蹙眉凝神、迎風遠眺,流露出憂慮黎民蒼生於水火之中的心聲。蔣兆和當時受邀為紀念杜甫誕生1250週年創作杜甫畫像,但是翻遍古書都找不到形容其相貌的依據,最終他考察杜甫的生平,參考自己的長相並融入悲苦的人生經歷畫出杜甫畫像。
《杜甫像》被不少學生二次創作。(翻攝自笑彈俱樂部臉書)
蔣兆和在畫作的右邊提款:「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千載豈知逢新世,萬民歡唱大同時。我與少陵(杜甫字子美,號少陵野老)情殊異,提筆如何畫愁眉。」蔣兆和師從藝術大師徐悲鴻,雖然才華洋溢卻貧困奔波,歷經戰亂身世坎坷,與杜甫的際遇相似,2人皆關注底層受苦的人,他曾說:「繪畫功能不僅僅使人賞心悅目,人生充滿了苦難,往往它最能震撼我的心靈,産生強烈的表現慾望。它不容我裝腔作勢,故作多情,只能老老實實訴説出來。」
《杜甫像》為中國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所收藏,今年7、8月在成都市美術館展出,展館介紹蔣兆和在表現人物面部細節時,運用西畫造型技巧,將面容與紋路刻畫得細緻入微,充分表現出杜甫的個性特徵與心理活動;而過往他創作其他古人畫像,也採用周遭親友或近代名人當作藍圖,例如明朝醫藥學家李時珍的原型,就是醫學家岳父蕭龍友;宋朝天文學家祖沖之則是參考中國氣象學家竺可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