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rc="https://sb.scorecardresearch.com/p?c1=2&amp;c2=35880649&amp;cv=3.6.0&amp;cj=1" alt="comScoreNoScript"/>

廣告

廣告

2020年就曾經流傳的聯絡簿照片,裡頭的「中國用語」再掀論戰。(翻攝自PTT)

聯絡簿不換鞋「估計」不行了 老師糾正「中國用語」掀論戰

記者|郭妤

PTT的八卦版近日出現一張聯絡簿照片,學生在生活札記裡寫下明天打算去買鞋子,因為現在的鞋子已經破了些大洞,每次下雨鞋裡就像細菌的泳池,「所以不換估計是不行的了」,老師在批改時特別畫起「估計」,並在註明「別用中國用語比較好」,卻讓發文者納悶:「估計是對岸用語嗎?」並認為用中國用語寫日記無傷大雅,「個人覺得老師很有事」。

4年前流傳的聯絡簿內容,警察被寫成中國用語「公安」。(翻攝自PTT)

發文者也貼出查詢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對於「估計」一詞的解釋,一個是「估量價值或數量」,另一個則是「推測」,以此推斷學生這裡的用法不算錯誤,但也有些人認為套用在台灣口語來說並不通順,建議可以用「恐怕、大概」更貼近台灣;另外對於中國用語是否適用在寫作,多數人都覺得是某種文化入侵,覺得用字或口語習慣還是要從小養成,才不會被「文化統戰」。

台灣常說的「品質」經常與中國用語「質量」混為一談。(翻攝自PTT)

網友討論影響層面很深的中國用語,包括影片被稱為「視頻」、往心裡去了被簡稱「走心」、品質變成「質量」等,強調這些詞才讓人無法接受,不過也有人認為中國用語精確易懂,若能更準確表達意思,不需要限縮使用台灣用語;另一派卻認為這是「認知作戰」的一種,尤其莒光日的「國防線上」節目也出現中國用語,讓民進黨立委王定宇警示「破壞與滲透就在不知不覺中的小事開始的」。

更新時間 2024.05.06 18:24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