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殯葬處處長張世昌說明,以台北市為例,樹葬是將火化後骨灰再研磨妥善處理後,裝入紙袋內,埋入挖好的土壤洞口,且同一個洞不會有重複亡者,接著讓該區休養生息至少2年,藉由自然生物機制分解鈣質等物質,讓大自然回歸到既有的狀態。
副處長陳智豪說明,絕對不可能將已安放的骨灰挖出,送往焚化廠。骨灰埋葬後,殯葬處每月會派人噴灑溶磷菌、覆蓋培養土,促進骨灰分解,養護期大約需要1年半到2年的時間,並視養護情形評估是否再次開放使用,同時會以整個區塊為單位養護,而非單一樹穴。
雖然環保葬不記名、不立碑,但只要上官網搜尋姓名,就可以知道骨灰葬在哪一個園區。骨灰與土地融合後,就會再開放使用,環保葬的環保,就是在於將土地重複利用,解決土地、塔位難求的問題。台北市目前在富德公墓及陽明山公墓分別設有樹葬區及花葬區,累積至2025年1月底,已服務6萬3,966位往生者,近年每月受理案件約80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