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龍訪團因「中國台北隊」發言引發爭議,參訪台大遇多名學生手舉「我要平等交流」、「親,民主是個好東西」標語抗議,然而社科院學生會後續在網路發文,認為整體活動具有特別意義,且支持交流等語,被酸「像國台辦的供稿」,欠缺政治敏感度,5名台大社科院學生會會員李瑞霖、胡燁霆、林逸芸、楊東翊、李浚誼,因而對會長郭又睿發起罷免案。
郭又睿罷免案18日晚間6時在社科院舉行投開票,並以網路直播開票,最終獲166票同意、18票不同意、3張無效票。李瑞霖說明,根據社科院學生會組織章程第22條規定,同意票數須大於不同意票,且總票數超過該屆會長選舉總票數之50%,因此罷免案通過,但最終選舉結果仍以社科院學生會選舉委員會公告為準。

台大學生在社科院舉牌迎接馬龍等人。(資料畫面)
根據《自由新聞網》報導,李瑞霖表示,中國訪團爭議雖已歷經3個多月,在校園仍有一定程度的關注與討論,反映社科院學生對於學生自治具有高度期待,彰顯校園民主程序,在學生自治體制中扮演重要的課責角色。不過此次罷免案亦凸顯學生自治運作的部分瑕疵,包含社科院選舉委員會未完全依照組織章程所規範之程序成立、組織章程長久以來無上網公開等,都需要在後續學生自治制度檢討與修訂中,被正式而嚴肅地面對與解決。
李瑞霖期許,此次的罷免案能成為日後校園民主的運作討論的具體參考案例。透過本案經驗,台灣大學乃至整體高教環境,都能重新審視學生組織的運作模式,進一步思考如何優化罷免程序、完善議事規範,讓每位學生都能在充分理解與有效參與中,逐步形塑更成熟且透明的校園民主文化。另據《中央社》報導,郭又睿在罷免結果出爐後尚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