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rc="https://sb.scorecardresearch.com/p?c1=2&amp;c2=35880649&amp;cv=3.6.0&amp;cj=1" alt="comScoreNoScript"/>
台北西區扶輪社社員全體合照。(台北西區扶輪社提供)

台北西區扶輪社創立七十週年 表揚台灣文化奬

記者|林妏緹

「台灣文化獎」今年特別邀請台灣合唱協會協辦,選出在原住民合唱教育、合唱文化推廣、合唱編曲創作等三個領域的個人加以表揚,典禮共有約500位國內外來賓𦲷臨參加,並邀請台北市長蔣萬安到場致詞,並有原聲國際學院合唱團表演原住民的合唱曲。

蔣萬安市長表示:「台北西區扶輪社於1954年成立,創設社長為曾任台北市長的游彌堅先生,第二任社長為辜振甫先生,曾任臺北市長的黃啟瑞先生亦擔任過社長,各界菁英賢達匯聚。不僅是台灣第一個以台語為例會語言的扶輪社,更在這片土地深耕多年,培育出無數傑出的社會領袖,持續為在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心力。」另外,也提及台灣已爭取到2026國際年會明年在台北市舉辦,「這是台北市的榮耀,市政府已和國際扶輪簽署合作備忘錄,提供各方面的支援,竭誠歡迎世界各地的扶輪社友前來台北,攜手打造一場難忘的國際盛會。」

蔣萬安市長前來道賀,明年世界國際扶輪世界年會將在台北市舉辦。(台北西區扶輪社提供)

台北西區扶輪社王政修社長指出,1995年開始頒發「台灣文化獎」,表揚各個領域中表現優異或深具潛力的文化工作者。今年我們將台灣文化獎30年苦心經營的形跡,忠實記錄下來集結成書,作為70週年的紀念事業。透過《咱的時代,咱的光》一書的出版,向台灣文化的推手們致敬,並且讓台灣社會重新認識台灣深厚的文化底蘊。台灣文化獎已然成為台北西區扶輪社的特色。

本屆台灣文化獎主委翁嘉立表示:「今年台灣文化獎的獎勵對象,選擇對台灣合唱文化有貢獻者,合唱文化雖然是西方流傳到台灣的文化,但經過許多人的努力,台灣已經出現許多國際知名的合唱團體、具有本土特色的合唱曲風,以及本土創作且傳唱國際的合唱曲目,可以讓台灣文化在國際上發光發熱。」台灣合唱協會理事長翁佳芬教授表示,今年有許多優秀的被推薦人選,在經過評審團多輪討論以及投票下,選擇在合唱文化各領域的得獎人,感謝他們對合唱文化的卓越貢獻。

獲獎者名單:

(一)致力合唱教育/吳聖穎老師

深耕排灣族歌謠,經常征戰海外,曾在國際合唱節勇奪五項金獎。

(二)推廣合唱文化/企業家陳鳳文女士

對音樂志業的奉獻,影響了全球數個世代的阿卡貝拉音樂人與合唱愛好者。

(三)合唱文化的編曲創作/劉聖賢老師

傾全力將台灣經典詩作譜寫成合唱的全新演繹方式,深化大眾對本土文化的理解與共

鳴。

頒獎典禮也邀請「原聲國際學院」合唱團演出,以原住民傳統歌曲及音色,融入現代音

樂元素,演出具有台灣特色的合唱曲,該團成員大多來自台灣玉山腳下的原住民,希望

藉由原住民天賦的美聲,「讓世界聽見玉山唱歌」。

【關於台灣合唱協會】

成立於2013年,首位理事長孫清吉教授,現任理事長翁佳芬教授,以推廣合唱藝術、深

化合唱教學與研究、促進國內外合唱及藝術文化之發展為宗旨。

【關於台北西區扶輪社】

成立於1954年,為全台灣第一個以台語為例會語言的民間社團。至今輔導關係社已有12

社,歷經七十年,枝葉繁茂,現今與西區連結的扶輪社多達325社,約占台灣扶輪社的

三分之一。

從創社之初設立「扶輪獎」,推廣台灣文化的精神始萌芽,1984年接著開辦「教育文化

獎助金」。1995年起,更名為「台灣文化獎」,獎勵並表揚在國內外從事台灣文化之研

究、推廣、保存等表現傑出人士,獎項涵蓋藝術創作、影像紀錄、教育傳承等各種領域,

為民間發起歷史最悠久的文化獎項。

更新時間 2025.03.19 11:45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