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極端氣候頻傳,今年春天中台灣陷入史上最長限水危機。
國際 2021.11.01 20:09 臺北時間

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登場 全球阻止升溫1.5度

攝影|楊斯程、徐啟中、劉威廷

近年來全球極端氣候頻傳,不少地區出現森林大火、洪水等現象,正在蘇格蘭進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希望能把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攝氏1.5度以內,否則未來會有更毀滅性的災難發生。當然台灣也無法倖免,尤其根據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的監測,2060年台灣恐怕會沒有冬天,到時候溫度上升,加上颱風動態的改變,會有更多機會一下乾旱、一下水災,農產勢必受到嚴重衝擊。

《央視》記者:「昨天鄭州的最大小時降雨量為201.9毫米。」《France 24》記者:「烈焰已經延燒超過3週,燒毀將近1,500平方公里的土地。」

2021年,極端氣候在全球造成災害,當極端氣候成為日常,台灣當然難以倖免。台電大觀發電廠副廠長黃陵育說:「有紀錄看來,這是最低的水位。」今年春天中台灣陷入史上最長限水危機,酷熱天氣早早來臨,3月份出現36度高溫,5月份均溫升高1.8度,是74年來最熱的5月,台灣正走在未來將不再有冬天的路上。

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執行長許晃雄表示:「最糟糕的情況就是這一條,到2060年,我們現在熟悉的冬天就沒有了。」

熱島台灣的衝擊是八大農漁產,從荔枝、龍眼、芒果、茂谷柑,到龍鬚菜、蒜頭、茶葉與烏魚子,都出現減產,還有重要糧食的水稻。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氣候變遷組組長陳永明表示:「如果暖化相對嚴重到世紀末的話,大家可以看到,大概會減少15%到20%稻米的產量。」

整個大氣系統,也因為溫度的上升而連動,許晃雄表示:「在全球暖化情況之下共同的特性,溫度高,雨就會增加。」大氣層水氣變多,水蒸氣凝結成雨滴,釋放出熱量,許晃雄說:「這個熱量一釋出以後,又加強了比如說這些劇烈天氣系統或低壓系統,空氣上升得更加得快速,然後系統更劇烈,下更多的雨。」

暖化讓太平洋高壓增強,不利颱風形成,更左右颱風的移動,2020年登陸台灣的颱風是零,靠著颱風進帳的6、7跟9月,幾乎都沒下雨,而海水溫度持續升高,又滋養了颱風,一旦形成就發展得異常強大。

我們能如何應對正在發生的氣候危機?中研院引進「地球模擬器」概念,改良研發的「台灣地球系統模式」,運用國網中心的「超級電腦」,計算台灣未來的天氣模型及可能發生的災害。

許晃雄表示:「如果(未來)雨量增加40%的話,我們現在採取的任何防洪措施作為,應該都是沒有用的,當你減排減得越多,比如說達到所謂2050淨零排放,可能會漸漸回復到目前狀況,不會再加劇。」預警未來,現在就得立即行動,至少可以阻止情況再惡化。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