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22.03.21 15:22 臺北時間

《願未央》、《我記得》 紀錄小說家朱西甯二代文人風華

記者|劉子維、蔡玉茹

小說家朱西甯和翻譯家劉慕沙,以及他們的三個女兒: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一家五口,縱橫台灣文壇超過一甲子。這樣的文學家族,紀錄片團隊,多次提出拍攝邀請,都被婉拒。直到2017年,劉慕沙過世,父母都不在了,朱家姊妹才驚覺,父親母親的時代應該被記錄下來。於是,當了30多年編劇的長女朱天文,第一次當起導演,兩部紀錄片《願未央》和《我記得》,上映了。

55萬字仍未完成的遺作《華太平家傳》是朱西甯對家族的追懷,扉頁上作家女兒們留下簽名,承繼了父親的寫作人生。1949年撤退來台的外省軍人朱西甯,以《鐵漿》等作品成為著名作家,因緣際會,和苗栗醫師千金劉慕沙開始通信,2年寫了30萬字,文學就是夫妻倆的媒人。

作家朱天心表示:「一切的事業都不怕平凡,唯有文學不能平凡。」《願未央》導演朱天文說:「這等於算是大(爸爸)寫給媽第一封信。」作家朱天心回應:「好嚴肅啊。」

父親是作家,母親在婚後從事日本文學翻譯,朱家姊妹很自然地也走上寫作之路。《願未央》導演朱天文表示:「出生以來或小時候大概對父母親的印象,家裡最重要的事就是寫作,我們開始寫,好像就是學父母吧。」

10幾歲開始投稿,創辦「三三集刊」,兩代五個人,寫作加翻譯出版了超過110本書,2017年母親劉慕沙去世,朱家三姐妹開始思考要留下父母輩的故事,過去朱天文擔任編劇,這回她自己執掌起導演筒。

《願未央》導演朱天文說:「在父母在的時候,尤其我們自己也開始寫作的時候,不看他們的東西了,那這次因為拍紀錄片我重新閱讀,(發現父母親)純真正直,對文學信念的堅持,那怎麼樣去拍這個,兩個都不在的傳主呢?這是最大的困難。」朱天文找出父親的日記、父母的通信,鏡頭記錄姐妹三人讀信互動,完成了主角不在人世的紀錄片。

而朱家姐妹的故事則由讀者粉絲兼好友來紀錄,《我記得》導演林俊頴說:「這個鏡頭讓大家看到,所謂的文學朱家,並不是那麼大家想像的那麼神奇,而是她們過得其實非常簡樸,非常簡單的生活。」《我記得》片段:「那麼小一個桌子,可是你在那裡,可以施展你的魔法。」

作家筆下主角們愛恨情仇跌宕,作家的日常其實很平淡,爬格子、養貓、買菜、做飯就是一天,林俊頴用鏡頭說她們的故事,還有這個用稿紙糊成的文學家庭。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