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幕 2022.06.17 12:05 臺北時間

檳榔廢園推轉作 補助門檻高衝擊意願

記者|鏡新聞

今天深度專題帶大家來看兩種對大家而言,好惡很分明的作物,一個是檳榔,另一個是香菜,檳榔是台灣僅次於稻米的第二大作物,不過因為它的根系淺,加上又被視為是口腔癌元兇,政府在2008年的時候就推動檳榔廢園轉作,希望透過補助的誘因,可以讓檳榔慢慢消失。只是檳榔農申請意願缺缺,使得政策成效不彰,13年只廢園3千多公頃,不到檳榔總面積的十分之一。

詹惠津:「我們檳榔會把它砍掉,一定有一個原因,就是大家都不要吃檳榔。」趙重權:「南投這邊沒有荒廢的檳榔園,好的檳榔(收入)至少有50萬1公頃,不好的也有5萬,我幹嘛要砍?」這裡是南投縣國姓鄉海拔600公尺的山坡地,放眼望去檳榔樹密密麻麻,春末夏初、5月的天,檳榔收成接近尾聲,農民搶割最後一波。

檳榔農陳先生:「你現在像這個,上去差不多都5層樓高,要看好還不好,有的太大顆、有的太小顆,割下來都沒用。」高舉伸縮檳榔刀,對準,一刀畫下,一芎2、3百顆高掛樹上的檳榔,不偏不倚落入農民手中。

檳榔農陳先生:「我在菁仔下40多年了,以前一個割一個接,現在一個割還要兼著接,為什麼?人工不夠,不是啊,工資不符成本啊,割到後來都要自己一個人。」陳大哥住嘉義,在國姓鄉承租10公頃的檳榔園,每年9月到6月南投檳榔產期,全家就天天嘉義南投往返採收。(完整版請觀看影片)

「鏡新聞」已在MOD508台與YouTube頻道同步播出。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