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23.08.10 11:49 臺北時間

【尋聲:地下電台的年代】第二集:計程車司機

記者|王祥維

攝影|陳鼎仁、宋承穎

1990年代初期地下電台當中,計程車司機是最重要的聽眾族群之一。這些原本孤立的底層運將,透過電話call in的形式團結起來,組成車隊和傳統車行對抗,也成為當年許多群眾運動的先鋒部隊。

在那個年代,小人物透過地下電台發聲,每個人都是街頭評論家,也是民主急先鋒。江阿珠原本是普通的家庭主婦,因為先生開計程車遭到剝削,她在全民電台「阿珠開講」節目暢談相關議題,間接催生全民計程車隊;劉忠義是當年全民計程車創會會員,也親身經歷全民計程車的多場抗爭。

江阿珠/1940年生/台北人/家庭主婦、全民電台主持人、全民交通電台發起人

一開始約訪時,原本有點擔心高齡八十歲的阿珠姊會不會已經記憶模糊、口齒不清,結果她不但相當硬朗,回憶起過往種種也相當生動。江阿珠的父親是廈門人,日治時期因經商來台定居,家裡有十二個兄弟姊妹,她排行第七,前面有三個哥哥、三個姊姊,阿媽重男輕女,原本她也要被出養:「我要出養的時候有人來看,就流鼻涕什麼的,早年癩痢頭長粒仔沒人要,到了三、四、五歲,阿媽反而很疼我。….我阿媽帶我出門,大家都稱讚,你這個孫女打扮地這麼漂亮,每天早上起來就幫我打扮。」

江阿珠從小聰明,小學時經常被老師稱讚,但家裡並沒有讓她繼續升學,阿媽和爸爸相繼過世後,江阿珠13歲就去鞋店當學徒、22歲嫁人,先生和哥哥是拉三輪車的同業:「以前拉三輪車算有錢的才有辦法去拉三輪車,收入不錯,那時候在鳳來閣那邊,南京東路,中山北路有美軍顧問團,鳳來閣、五月花,有很多有女侍服務的產業,所以很多人搭三輪車。」後來先生被輔導轉業開計程車,不合理的計程車靠行制度,讓江阿珠相當憤怒:「你買這台車,但是你沒有牌,政府沒有牌,說你要去車行,一個牌要十二萬、十萬,而且不是只有車牌,這個車的所有權、車權要過給車行,你沒有名字,車子變成車行的。」同時,每個月還要繳行費:「我們開計程車有時候身上病痛,未必準時去繳錢,你如果兩個月沒繳行費,小弟、流氓就來了,最怕就是這個。」

大約同一時期,台灣民主運動興起,江阿珠很早就參與各種黨外抗爭:「黃信介在台北車站靜坐五天,我第一個到。….我差不多不到四十歲就上街頭,我敢說是台灣政治議題,第一批上街的女性,就是我跟林秋滿、廖碧英、蔡明華、田孟書,就是田秋瑾的媽媽,和我、袁燕燕….,我們叫做進步婦女聯盟。」1988年,鄭南榕自焚身亡,江阿珠也擔任告別式的工作人員。

1993年,張俊宏成立全民電台,江阿珠開節目大談計程車權益問題:「以前有一個吳清棋,『阿珠開講』就是吳清棋命名的,我說我自己要做一個節目,我不要跟許榮棋一起。」計程車運將和地下電台一拍即合,call in節目更成為大家憤怒的出口,原本一盤散沙的運將因此集結成「全民計程車聯誼會」:「我是創辦人,我是把他們生出來的人,以前他們叫我『計程車之母』,….那天是我的生日,11月14日,就在台北市議會聯誼室,章程逐條討論。」從一開始發起人28人、成立時200人,到後來有數千名會員:「以前(運將)沒朋友,團結起來多有力!車行看到全民計程車來了,馬上躲起來。」

劉忠義/1959年生/台北三重人/計程車司機、全民計程車創會幹部

如果光看畫面,大概很難想像江阿珠跟劉忠義差了將近二十歲,年逾八十的江阿珠滿頭黑髮、站得直挺挺的;可能因為生活潦倒又睡車上,六十出頭的劉忠義駝著背、頭髮快掉光,講話得要稍微費力才能聽懂。我們來到他位於三重的計程車合作社進行訪談,說是合作社,看起來卻滿滿歲月痕跡,好像許久不曾有人到訪。

和早年許多北上打拼的南部人一樣,劉忠義的父親從嘉義北上,最後落腳三重,每天騎腳踏車載著水果到延平北路擺攤,在他小學三年級時就因肺病過世。談起不快樂的童年,劉忠義幾度哽咽:「那時候要上初中,我有去報名,但我沒去讀,我想說反正去賺錢,你家境不好、你讀書也賺不到錢。」他先後當腳踏車店學徒、再去電線工廠工作,一邊讀夜校。劉忠義退伍後,決定開計程車:「那時候計程車司機算是高收入了,算收入還不錯,賺得不錯,而且時間自由,我不用趕、不用趕著上下班,….我開車可以載到客人還可以賺到錢,還有人跟我聊天,我亂講他也跟我亂聊,我多快樂?有時候載到妹妹,可愛可愛,心情也會比較好。沒客人的時候,那時候只有電台嘛,我還有音樂可以聽。」

當時,計程車司機雖然對靠行制度不滿,但也沒有組成足以抗爭的團體,只有在建國橋下休息時互相交流。因為有了地下電台,運將組成全民計程車聯誼會,劉忠義擔任創會幹部,職稱是公關主委:「最大一場是,那時候交通部還在長沙街博愛特區、總統府後面,就是好像去包圍一天一夜吧,應該有數千台計程車。」如果有個別司機被車行欺負,全民也都會去包圍車行討公道。

很難想像,講話有點大舌頭的劉忠義不只擔任公關主委,還曾在電台主持節目:「會去群眾(之聲電台)是因為我跟群眾那些大學生私交不錯,因為在街頭運動的時候就已經認識了,剛好張金策從美國回來,他們先說要做一個群眾雜誌,需要義工,那時候我就跟我弟弟去當義工幫忙。因為全民成立之前有需要對外招兵買馬,再從群眾的節目加減找司機加入,用意是這樣。」

靠行制度因為一波波的抗爭逐步被打破,當年地下電台的風潮,把江阿珠和劉忠義推向歷史舞台,三十年後,兩人淡出歷史舞台,江阿珠在社區成立老人會、每天去上課,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兒女各自很有成就。劉忠義晚年則有些落魄,他說媽媽還在世的時候,錢都交給媽媽、他也比較認真跑車,反而媽媽走後,他越來越懶,兩次婚姻也都離婚收場,現在都睡在車上。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