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src="https://sb.scorecardresearch.com/p?c1=2&amp;c2=35880649&amp;cv=3.6.0&amp;cj=1" alt="comScoreNoScript"/>

《白沙屯媽祖進香故事》第二集:苦行

記者|陳函謙、王祥維

攝影|黃威勝、謝鈞陶、陳鼎仁、張晃維、趙瑋甄、鄭治明、李柏毅、蔣煥民、賴興俊

白沙屯媽祖出發第一晚,便不眠不休走了十八小時、共四十公里。信徒一開始就得面對,進香路如此艱苦,該咬牙繼續走下去,還是放棄停下來休息?四月的中台灣已炎熱難耐,幸好沿路的店家住戶都敞開大門,路上有人遞上飲水食物、有人提供醫療照顧,給了體力透支的信眾最實際的支持。

徒步進香超過三十年的劇場演員吳文翠,透過年年苦行,強迫自己啟動身體、接觸他人,療癒婚姻結束、至親遠離的心理傷痛,「我一定要努力的繼續走下去,不可以被我自己的心念打敗。」每一次的挑戰極限,都給她「我終於突破了自己」的成就感。

曾任職科技公司的方麗雯,在母親的期望下,努力符合主流價值,光鮮亮麗但高壓的工作讓她罹患憂鬱症,參加進香後,她修補了與母親之間的隔閡,與自己達成和解,也得到了照顧年邁父母的信心和勇氣。

大二學生陳志軒,國二開始為罹癌的阿公發願進香,阿公過世回到媽祖身邊修行,他持續進香,為阿媽和其他家人祈福。與他同行的還有來自苑裡的同齡友人陳昱翔,他高中畢業後未讀大學,從事板模、手搖飲和外送等工作,這趟苦行給他的啟示是:「平常工作會覺得很累,來走這個發現,世界上更多比我還辛苦的人很多。」

白沙屯媽祖因行轎不按牌理出牌,被認為性格又有主見,進香途中常臨時起意巡視各種市場、工廠、學校,特別疼惜老弱病苦、底層人及小孩,帶來滿滿祝福與安慰。

學者林茂賢說:「比較少政治人物介入、黑道操控的就是白沙屯媽祖,祂可能走這裡、可能走那裡,不是說有社會地位,祂就停下來。我曾看過白沙屯媽祖,人家用桌子把路擋起來,祂直接翻桌,非常有個性。」

在這支龐大的隊伍中,除了白沙屯本地人,許多像吳文翠、方麗雯這樣的藝文工作者、都市人、中產階級或文史愛好者,自一九九0年起陸續加入進香,部分參與者投入了田野調查與文史工作,拓展了地方性的進香活動,為媽祖信仰增加了豐富的討論,也與白沙屯人堅守的傳統價值與信念,相互激盪、共同提升。

近十年加入的是年輕世代,在這個解構的新時代,年輕一代似乎獲得更多自由和機會,但也面對更多未知與挑戰。透過徒步進香,陳志軒這樣的年輕人,與白沙屯媽祖所展現的靈性典範,進行了深刻的連結與對話,這是他們在人生旅途中,一步一腳印走出的真實體驗。

方麗雯 62年次/《香燈腳來開講》主持人/ Podcaster/台北人

方麗雯自幼因成績優異,備受母親期待,母女衝突也多,「其實以前年輕時就是劍拔弩張,我們講沒兩句話就吵架。」她自北一女畢業後,棄商管財金類科系,選擇台大人類系:「我媽覺得人類系是挖死人骨頭,很丟臉,還騙別人說我是社會系的。」

出校門後,她進入資訊公司工作,雖然收入高,但工作壓力大,她三度進出資訊業:「這真的是我要的嗎?」

偶然間,方麗雯到白沙屯見了媽祖,眼淚狂流,「好喜歡祢,終於找到祢了!」她被理解和接納的渴望都被媽祖填補,除進香外,也曾投入年刊編輯採訪工作。近幾年,她與母親化解隔閡,用心照應年邁雙親,又開了Podcast,訪談與媽祖進香有關的小人物故事,滿足了年輕時的文化田野夢,每一趟到白沙屯參加進香,她都像回家。

陳志軒 88年次/白沙屯人/大學生

陳志軒來自苗栗通霄一個平凡的家庭,父親是工廠作業員,母親是保險業務員。他喜歡拍照、拍片,但媽媽建議大學讀財金系比較有前途,他從善如流,課餘會做熊貓外送補貼生活費,自己負擔學貸。

國二起,為了替罹癌的阿公祈福,陳志軒發願跟著媽祖徒步進香,先從半程開始,到高三挑戰全程,至今進香歷史已有七年。阿公過世後,他持續進香為阿嬤祈福。每年在西螺大橋前拍一張照片、守在朝天宮門口紀錄媽祖入廟的盛況,已是陳志軒的成長儀式。

他將進香視為自己與媽祖的約定,宗教層次之外,亦是磨練肉體、拓展心靈、自我挑戰與自我實現的人生歷程。

(撰文 陳函謙)

「鏡新聞」已在MOD508台與YouTube頻道同步播出。

更新時間 2022.06.23 13:47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