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曹子涵:「北捷車廂可以透過APP來監測擁擠度,秘密就藏在我腳底下,這塊壓力感測機,能把人的體重換算成承載率,像是現在我站上來(儀表板)顯示『舒適』。」
北捷環運處車輛廠廠長李文淵:「一個車廂呢,有50塊這樣的東西,站一個人 就是綠色,兩個人黃色。」北捷運用科技解決難題,以1個人用60公斤來換算,一節車廂承載50人,算是舒適呈現綠燈、黃色100人、橘色150人,人潮略多、紅色200人,人潮擁擠,建議可以換節車廂,車廂擁擠度,避免搭車人擠人,目前捷運5條路線都有,不過用來指引乘客的「導引光條」,目前只有板南線的龍山寺和忠孝復興站有設置。
北捷站務處副處長林榮輝:「未來文湖線的南京復興站,還有那個淡水線的民權西路站,還有中和新蘆線的大橋頭站,我們這幾個車站,後續會來評估一下(導引光條),它的建置的優先順序。」
北捷除了結合科技達成便利,現在還要科技結合安全設施(口罩偵測),AI自動感測民眾有沒帶口罩,如果未戴口罩或者體溫異常,就可能被關在閘門外面,廣播警示聲:「電扶梯將加速。」還有AI辨識,民眾是不是穿容易被捲入手扶梯的布希鞋,如果偵測到,會出現顯示聲和警示燈,提醒民眾小心注意,北捷利用AI數據分析,想打造最安全的捷運。
「鏡新聞」已在MOD508台與YouTube頻道同步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