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猴痘入侵,國內如臨大敵,專家點名3個風險因子,恐怕是感染高風險,像是體液接觸,照顧確診者之醫護人員,或從疫區旅遊返國者。
哈佛公衛博士李建璋:「在英國報告出來的病例報告裡面,發現這個結痂以後,在他的口還有鼻咽,還是一樣有驗出PCR的病毒,所以就是推測說這個它的傳播期,在結痂以後可能還是有傳播力這樣。」
專家憂心,國外有案例,即便病灶結痂後,恐怕仍有傳染力,也提醒,要留意猴痘也會引發重症,例如引發肺炎、腦炎,神經和眼睛感染,目前全球致死率約百分之3到6。
哈佛公衛博士李建璋:「(病毒)血液會到處流竄,所以它跑到肺就變肺炎,跑到腦就變腦炎,跑到眼睛就是眼睛發炎,我們目前流行的這株,是西非這株,所以(致死率)是3.6%。」
台灣是亞洲第3國出現疫情,疾管署正積極洽購抗病毒藥物和疫苗,目前有4種藥物可以治療,除了有口服藥物,也有靜脈注射的劑型,經過實驗,都證實對治療天花等病毒有效。專家建議,除了讓確診者使用,針對長時間相處的接觸者,也應該預防性投藥。
中國附醫副院長黃高彬:「這種環狀的疫苗接種法就是說,把他所接觸的人,全部都疫苗,全部打一輪,把傳播的可能性把它阻隔掉。」
比起投藥,專家認為還是打疫苗更有效,因為跟新冠疫苗不同,研究發現,天花疫苗即便在接觸過後施打,仍然能達到預防效果,疫苗早點到貨還是關鍵。
「鏡新聞」已在MOD508台與YouTube頻道同步播出。